多部门开辟“绿色通道”

民企债券发行迎来政策窗口期

作者: ■本报记者王宸
    
    为保障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顺畅,支持疫情防控期内到期债券发新还旧,近期,多个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民企债券发行开设“绿色通道”。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民企债券发行将迎来难得的政策窗口期,尤其是与疫情防控有关的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流程将大幅增速。
    民企发债大幅增速
    受政策支持,春节后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速度有所加快。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截至2月20日,年内151家上市公司合计发行债券1.56亿元,其中37家为民营企业,合计发行规模为2130.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78%,此外,还有60家民营上市公司发布了64份债券融资预案,合计拟募集资金898.54亿元。
    其中,2月19日,金发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2月16日,金科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发行23亿元公司债券,品种一为3年期,品种二为5年期;2月13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疫情防控债)。
    上交所17日公告显示,截至14日,上交所已完成2单湖北地区公司债券项目审核,拟融资金额达18亿元,共有10家受疫情影响或资金用于疫情防控领域的企业完成债券发行,融资总额达107.1亿元。
    发行债券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业内专家表示,相对于其他融资方法来说,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无论企业最终盈利多少,只需支付固定的债息,若增加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债息,则会增加公司价值。
    在业内专家看来,对民营企业而言,发行债券融资相对于股票融资来说,既可以增加流动资金又可以保障公司控制权,便于调整资本结构等。对于现金流充足、即将扩大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说,发行债券是个不错的融资方式。
短期内违约或呈现增长态势
    近年来,债券市场成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负债结构的一个重要融资通道。但由于其有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目前仍是国企占据绝大部分,只有少数极优质民营企业可通过债券融资渠道“补血”。
    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2019年以来,浙江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仅为566.79亿元,相比之下浙江的国有企业(不含金融机构)债券融资规模高达2926.61亿元,是民营企业融资规模的五倍。
    民营企业不仅在融资规模上与国有企业相差较远,而且发行债券的期限相比国有企业也更短。
    公开数据显示,浙江的民营企业债券集中5年以下,5年以上的民营企业债券数量稀少,合计12家。而浙江发行5年期限以上债券的国有企业合计有361家。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悬殊的差距呢?安芙兰集团风险投资师吕景表示,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债券市场中受到了较多的差别待遇,民营企业很少能获得AA+及以上的信用评级,而且即使是信用评级较高的民营企业也大多只能发行短期限的融资工具,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利率确实高于国有企业,同级别、同期限的民企债券发行比国企困难,即使发行成功了,利率水平也要高于国企。随着信用等级的下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利差更大。
    此外,相关专家也表示,除了信用评级之外,企业本身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影响企业发债顺利进行,增加发债的成本。
    民营企业发债的成本之高,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进而增加了违约风险,增加了债市风险。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我国债券违约开始频繁爆发,民营企业是重灾区,2018年全年违约民营企业债券数量和金额均超过了2014年-2017年的总和,而2019年从违约主体、违约数量、违约金额,都基本跟2018年持平。
    此番,由于疫情对企业收入和盈利能力产生普遍影响,引发市场对于债券违约风险上升的担忧。对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认为,2020年,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可能呈现增长态势,支出本来就高,现又有疫情因素,一方面是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经营中断、订单萎缩、来自上游大中型企业资金延期支付,使得抗风险能力本就脆弱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窘境。民营企业发债可能会更加困难。
民企债券发行迎来政策窗口期
    民营企业发债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抗击疫情离不开资金的帮助。为保障企业债券发行顺畅,近日,多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全力助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疫情防控期内到期债券发新还旧。
    2月19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而在此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公司债券,发行人生产经营正常的,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等措施,支持发新还旧。发改委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企业债券工作的通知》,对于自身资产质量优良、募投项目运营良好,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允许申请发行新的企业债券专项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此外,交易商协会也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和行业企业注册发行
    吕景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疫情虽然会加速导致民营企业资金储备不足,民营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有增加的趋势,但整体来说民营企业发债的窘境将会大为改善,前景可期。近期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了1.2亿元,市场上资金宽松;另外,从近期发改委、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清所等发布的通知来看,民营企业发债短期资金量足够,市场流动性充足,尤其是用于疫情防治的发债,会进入绿色通道,减免一定的费用。
    当前,随着全国各地企业陆续复工,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到紧要关口。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政策覆盖面扩大,影响力提升,将有更多民营企业发行人尝试发行疫情防控债,发行主体类型将更趋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