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养蜂开启别样人生
——访贵州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慧
作者:
■本报记者胡静波
“我今年管理200箱,每月可拿到2000元的固定工资收入,脱贫对我来说已经不成问题了。”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永爱村贫困户杨昌志说。
在该县上塘镇永爱村,张晓慧创办了——贵州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28个养蜂基地(示范点),给村民传授养蜂知识,还将蜂种免费赠送给村民饲养,通过参加培训到基地管理养蜂,带动他们致富……不少村民为这样一个吃苦耐劳能干的女子点赞。
现年42岁的张晓慧,是贵州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3月,荣获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谈起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张晓慧虽然是微笑,但可看出眼中含着艰辛的泪水。
曾经在贵阳工作的她,把父母接到身边安享晚年。父母想念家乡的景,牵挂村里的人,就和女儿商量:“我们回乡下老家吧?”就这样,张晓慧回到了家乡。
生在苗家的张晓慧从小喜欢蜡染等技艺,工作以后常抽时间拜师学艺。但不少蜡染用的原料是工业蜡,而工业蜡不利于健康,张晓慧想到家乡人蜡染用的原材料是蜂蜡,便开起了她回家的创业养蜂之路。
2018年,张晓慧的养蜂事业开始了。虽然决定开始养蜂,但因为知识和技术都很有限,一开始也不太顺利。
产业想要做大,就要有技术作保障。张晓慧聘请了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硕士作为公司的技术指导,并鼓励在职员工考研、外出学习技术。
“选择养蜂场地很重要,必须通过现场认真的勘察和周密的调查,从有利于蜂群发展和蜂产品的优质高产来考虑。”张晓慧说,蜜蜂的有效活动范围在离蜂巢半经2.5-3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并在蜂群活动季节还需要有多种花期交错、连续不断的辅助蜜源植物,以保证蜂群的繁殖和多种蜜蜂产品的生产。
有技术团队的加入,提供养蜂技术和经验,通过一年的时间实践,她的事业步入正轨。2018年12月,张晓慧发明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养蜂箱”并申请获得了专利权。
张晓慧告诉记者,“目前刚流转了300余亩的土地,分别种植油菜和冬天以及不同季节开花的花卉,确保一年四季有蜜源可采。”
白岩村村民的刘泽民管理160箱,桂花村彭大根管理120箱,新华村的李成应120箱,他们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到公司参加养蜂技术培训后,进入公司参与管理养蜂,今年都已经全部从贫困户中出列。
“今年公司蜜蜂养殖规模已达4000群(箱),按每桶(箱)产蜂蜜8-10公斤计算,可产蜂蜜3.2-4万公斤,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目前蜂蜜产业已经覆盖上塘镇2/3以上的行政村,带动贫困户112户360人,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上塘镇党委书记李林说。
据了解,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在黄平县内的5个乡镇建设有养蜂基地,覆盖17个自然寨,利益联结贫困户1200余户,长期在基地就业农户10人,灵活就业农户185人,人均工资3000元/人/月。白岩村养蜂基地年产蜂蜜1万多公斤,每公斤售价360元,年销售产值360余万元。
如今,张晓慧的黄平县上塘镇永爱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蜜基地,成功注册了“苗山花”商标,计划明年养蜂规模达到2万箱以上,覆盖贫困人口3000人以上,年产值达5000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张晓慧谈起“养蜂经”,一脸自豪。
“我能理解贫困户的难处,看到他们能通过养蜂来增收,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真的很开心。”张晓慧说,“这份‘甜蜜’事业我将继续下去,温暖更多的贫困户、农村困难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