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叠加春节推涨CPI破“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将如何发力
作者:
■本报记者童芬芬
受春节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这两大叠加因素影响,1月份CPI增长明显。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月份全国CPI数据显示,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CPI月度同比涨幅是继2011年10月份之后首次破“5”,同时,也超过了2019年3%的目标。
时值疫情防控攻坚期,未来疫情会否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从而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当前,不少企业遭遇发展上的挑战,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下一步要如何发力?
疫情叠加春节推涨CPI破“5”
“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
在涨价因素中,记者看到,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主因。受春节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影响总指数上涨0.59个百分点。
去年因非洲猪瘟等因素,猪肉价格一路上涨。去年年底,随着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猪肉价格出现回落。但步入2020年后,由于春节到来,1月份猪肉价格出现了小幅反弹。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猪肉价格上涨116%,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7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食品价格内部也有较大分化,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较大,鲜菜价格继续攀升,同比上涨17.1%,但鲜果价格有所回落。据董莉娟介绍,1月份,鲜果价格同比下降5%,连续4个月下降;鸡蛋价格上涨2.8%,涨幅回落4.5个百分点。
CPI上涨也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从更能反映短期变动的环比数据来看,CPI由上月的环比持平转为环比上涨1.4%。
中国社科院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教授李永森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疫情是近期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之一,受疫情影响,导致居民消费品生产不足,且部分地区道路物流中断,供给不足,同时叠加恐慌性抢购需求,推动了物价短期上涨。
非食品中,春节前居民出行和旅游需求增加,以及部分服务人员返乡,也导致了1月份交通、文化娱乐、服务等价格上涨。
此外,专家分析,去年春节在2月,而今年春节在1月,春节错月和低基数是影响1月份CPI涨幅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望逐步回落到稳定可控水平
春节已过,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攻坚阶段,未来疫情会否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但从而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这也是当前公众较为担忧的问题。
但通过梳理可以看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各部门、各地区也积极采取保供稳价措施,各地高度重视“菜篮子”商品供应,积极畅通物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惩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这都有利于平抑短期物价。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介绍,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指导零售企业及时调运补货,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供给情况,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稳定市场预期。目前,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基本平稳。
多位市场分析师认为,随着交通物流、企业相继复工,春节因素消退,2月CPI大概率会下降,全年物价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李永森表示,短期内,物价走势依然受抗疫的进展的影响,随时最严峻时期度过之后,总体上,随着各行各业的企业陆续复工,供应将快速跟上,需求则趋于稳定,物价上涨的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预计,1月大概率是全年CPI高点。2月中旬各地将陆续复工,但疫情影响仍在,服务类产业的供给和需求均受到影响。不过他仍然认为,今年CPI高点可能在年初,随后平缓下行。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1月CPI同比增速升至5.4%,大概率是本轮峰值,之后将趋于回落。他预计一季度结束后将回落到4.0%;二季度结束后将回落到3.0%。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供给来看,国内工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长远看,会逐步回落到稳定可控水平。
货币财政政策仍有放松空间
疫情不仅影响CPI走势,也给经济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多位专家预测,应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有关部门可能会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下一步操作重点是什么?或可从此前央行的公开表态中看出一二。2月7日,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应对经济下降的压力,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少数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操作,潘功胜点出三方面重点,一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像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这样一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记者注意到,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央行近期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在2月3日、4日,超预期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两天累计投放了1.7万亿元流动性。
针对货币政策,李永森建议,近期货币政策应通过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手段致力于防风险,包括防范金融风险以及企业持续经营风险;稳生产,为企业恢复生产、保证供应提供流动性支持,保持流动性充足,保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资金链条的正常性。
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此前公开表示,将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持续发挥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
中金宏观分析认为,在工业企业延迟开工、服务业需求受冲击的情况下,企业现金流压力明显增大。因此,货币政策确实有必要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且随着事态的发展,甚至可能需要进一步放松、以对冲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
在中金宏观看来,目前逆回购利率比2017年初水平高出15个基点,仍有下行空间。短期内,货币与财政政策均有必要加大宽松力度,以对冲总需求“骤降”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尤其应在缓解企业融资难度、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税负、加强“纾困”支持等方面进行对冲。
在当前的时点,中金宏观认为,货币与财政政策释放明确的宽松信号,有助于稳定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以及就业市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