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复工的那27%口罩产能去哪儿了

作者: ■李富永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威胁,作为最基本防护品的口罩,其紧缺局面却一直不见明显缓解。2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陈达表示,全力以赴增产扩能。组织企业恢复生产,首要开足马力生产,全面摸清口罩生产企业的底数,第一时间组织可靠企业恢复生产。
    这个表态到此是鼓舞人心的。但紧接着陈达透露的具体数字信息,却不免让公众失望:截至2月7日,全国口罩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73%,其中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达87%。
    之所以说失望,是因为公众不断从媒体上接收到某某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加班加点的报道后,会想当然地以为医疗救护用品企业应该全部开工、足量生产。但如今得到的信息并不是这样。开工率只有73%,达产率又会有多少?尽管大家也会想象到企业方面的难处,但毕竟感情上难免有挫败感。现在口罩这么紧缺,生产企业为什么就不能全部开工?
    的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社会方方面面受到的冲击是深刻的,广泛的。不仅居民生活陷入被禁锢和无助不便,而且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工作也同样处处被羁绊。在这方面,医疗救护用品企业的生产组织固然也不例外,也可能面临着诸如需要召回职工、原材料供应需要不中断、资金流通要有保障、生产过程还要自身防疫等实际困难。
    但是,反过来看,在当今时危势难的局面下,全社会本来就需要一些特殊的行业和人员挺身而出救危救急。比如医疗战线医生和护理人员,能安稳地在家过春节吗?哪个不是冒险犯难、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而“逆行”而上?至于医疗救护用品企业,虽然不是直接的医疗行业,但在需要有起码的防护用品的时刻,保障物资供应的责任,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推卸的。企业经营伦理上有一个普遍服务概念,说的是企业无论和平或者危难时刻、无论利润丰厚或者微薄都要维持经营保障供给。而今危难之时,这些企业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该召回员工就要召回,该紧急采购就要紧急采购,有困难就具体说困难,让全社会帮助解决,总不能说政府规定哪天复工就拖到哪天。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所必须的。如果加班加点生产会造成经营亏损,事后也可以向政府反映寻求补贴。何况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对企业员工节日加班多支出部分完全可以通过申请优惠政策来解决。
    总之,防疫时刻人命关天,总不能因为担心亏钱就不做吧?
    如果说医疗行业不好比,但如果跟其他行业比,一个小小的口罩,也不该成为短缺物品。疫情爆发后,粮食断供应了吗?蔬菜水果断供了吗?因需要屠宰、工作人员更介意受到细菌感染的猪肉,也没有断供呀?当然,疫情之下,猪肉价格有所上涨,但能买到,居民总还是理解的。而口罩这一必需品,大多数居民最担心无助的,还不是贵,而是买不到。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专业口罩企业开工迟缓的同时,有的业余企业却要跨行做口罩了。这其中还不光有类似三枪内衣这样的行业“近邻”,而且还有富士康这样完全的“门外汉”。这是什么精神?值得大家深入品味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