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查,用数据说话”的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

作者:
    依托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开展民营企业运行状况调查工作,是工商联深入调查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客观了解民营企业发展的整体状况以及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对新时代工商联更好促进“两个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从2012年开始,在7个省级工商联进行试点推进。经过7年间各级工商联的不懈努力、持续推进,如今已经成为工商联系统的十大品牌之一。民营企业调查点取得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工作认识全面提升。我们坚持将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写入工商联十一大、十二大报告和历次执委会工作报告,纳入全联年度工作要点进行部署。各省级工商联也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纷纷将民营企业调查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认识上的转变,带动了工作效率的提升。仅2019年全年,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就新增入库企业20186家,同比增长43%。
    二是工作对象广泛覆盖。为了使民营企业调查统计结果更加可信,更能反映真实情况。这7年间,我们始终坚持把扩大企业入库量作为开展调查点工作的重点来抓。经过7年努力,如今全国32个省级工商联全部参与工作,市县实现全覆盖;调查点企业67995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0%。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已经成为国内样本量最大的民营经济领域社会调查。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代表性,自2017年开始,我们将参与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情况纳入全国工商联执常委年度考核,专门印发了推动各级执常委企业参加调查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带动地方共同完善调查点工作。
    三是工作开展规范有序。我们始终坚持以制度管理提升工作效能,持续推动工作开展。7年来,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从零开始、摸索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在调查平台建设上,由最初的外包建设,到2018年纳入“网上工商联建设”重新改版,与全联网络数据库实现有效对接。在工作制度上,2017年制定了《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点管理办法(试行)》,直接带动地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工作经费上,民营企业调查工作经费是全国工商联最大的一笔专项工作经费。更加注重将经费向基层和企业倾斜,支持省级工商联工作开展,经费使用绩效被财政部考评为二等奖。在工作激励上,采取督促考核、考评表彰、通报表扬等方式,让大家工作更有获得感。2019年对排名前15的省份、基层示范单位以及对调查工作试点和推广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了通报,颁发了荣誉证书。在工作安排上,从2018年开始,实现了常态化的民营企业季度运行状况调查,确定了每年4次的工作模式,方便各地提前统筹、统一部署。正是通过规范管理,民营企业参与调查的活跃度持续上升,调查点工作黏度不断增强。2019年5次调查的参与企业数每次都在2.5万家以上,总体填报率超过50%。
    四是工作队伍坚强有力。干事创业,关键靠人。7年来,随着调查点工作的持续开展,现在省级工商联层面基本由研究室负责,还有少数地方由办公室或经济处负责,已经建立起一批熟悉工作的人员和企业联络员队伍。为了提升调查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我们大力推动培训工作,形成了全联组织全国性培训和委托地方召开片区交流会,省联组织省内培训并为全国其他兄弟省份进行代培的多层次培训体系。2018年以来,各省级工商联组织培训35次,2000人次参加培训,既高效利用了地方培训资源,也给许多扎根在基层工商联的同志提供了更多与其他省份沟通交流的机会。
    五是工作成果成效显著。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的主要成果形式就是数据分析报告。近年来,我们狠抓数据分析工作,形成的报告均获得高云龙主席、徐乐江书记的重要批示,得到中办、中财办、国务院研究室、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的认可,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全文采纳我们的数据。民营企业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已经成为工商联建言献策的“特色品牌”和“拳头产品”。各地在成果运用上也是亮点纷呈。不少省份的报告得到了省内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被当地主要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