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作者: ■本报记者文雪梅

    如今,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热点问题,科学家、创新企业家以及青年们都在积极行动起来。近日,身在南极点的中国青年探险家温旭打通了北京的卫星电话,电话的这头是他的妻子和百余位刚刚看完纪录片《气候变化大会之旅》的观众。现场是纪录片出品方中华环保联合会和联合出品方万科公益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在北京举办的纪录片观影会。这部纪录片在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首映,同时通过多个视频平台播映,收看人群以百万计。
    温旭登过数次珠峰,从事着科学结合探险的工作。他与同为探险家的妻子虎姣佼共同发起了<2℃计划。“我们的<2℃计划,通过去探索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珠穆朗玛峰这些科学的探险,倡导大家关注冰川的变化,关注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们南极探险的一个目标。”虎姣佼说。
    在电话连线中温旭表示,这次的探险非常具有挑战性。对于温旭来说,独步南极“是有生以来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温旭也是全球第一次单人无助力、无补给抵达南极,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温旭是纪录片《气候变化大会之旅》中的主线人物之一,作为第一部讲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历史进程和中国民间机构参与气候治理的纪录片,片子采用了大量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历史素材,记录了25年气候大会的关键历史瞬间,阐释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气候公约的构建历程。
    除了温旭,影片还选取长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青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执行总监郑晓雯、企业家王石、研究者王彬彬等作为线索,以气候大会为背景串联他们所开展的气候行动,并融入权威专家对气候变化关键议题的分析,在科学讲述气候变化事务的同时,展示出中国民间机构积极参与气候治理以及社会各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图景。有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部呈现中国集体努力的好片子,在30分钟内讲清了气候事实、谈判进程、中国社会各界和全球合力推动目标达成的行动。”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研究所教授袁小军认为,以王石等为代表的企业界领袖以及很多年轻人的积极参与非常令人欣慰。
    纪录片气候公约历程讲述人柴麒敏也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他从2005年开始从事气候变化工作,他受清华导师何健坤鼓舞进入当时“不是特别热”的气候领域,接触气候谈判。何健坤当时预言10年之后气候问题会越来越热,果然10年之后的2015年,通过了《巴黎气候协议》。如今15年过去了,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超越学界,成为公众话题。2019年底,《牛津词典》和《柯林斯词典》评选出的2019年度词汇分别是“气候紧急状态”和“气候罢工”,都是根据搜寻热度上升幅度而来,体现了公众的关注度。
    纪录片导演龚志华感慨说:“气候变化虽然我一直有接触,但是没有真正接触到里面做事的人,之前没有这么深的感触。所以这真是一场涤荡,一场激励之旅。”作为联合出品方的代表,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杨培丹表示,从这部纪录片中汲取了很多力量。欣喜它的成功,更希望这部片子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正视气候问题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