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教育关键还在投入
作者:
■何翠云
近日“2019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乡村学校校长与致力于公益的企业界、演艺界人士等齐聚三亚,共同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据了解,近5年来,累计有500位乡村教师获得该奖项。来自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优秀代表受到此项乡村教育公益表彰,无疑增强了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与使命感。除此外,马云还提出帮帮校长、造就一批“新乡村教育家”。
或许,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特别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来说,还是头一次受到社会与媒体等的普遍关注与肯定。对于这样振兴乡村教育的公益之举,人们点赞也在情理之中。春节将近,返乡,又成了很多生长于农村的人们的共同选择。随着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新乡建、民宿热以青年下乡等话题兴起,乡村教育问题也备受重视。此外2020年是脱贫工作的关键一年,各组织或企业扶贫亦扶智进行教育帮扶等活动也常见于报端。乡村教育不仅是如马云这样的精英企业家关注的话题,更是整个社会探讨的难题。
日前,《山东省关于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乡村中小学校(含幼儿园)规划布局优化、办学条件优良、教师素质优秀、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水平优质的“五优”目标。可见,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乡村教育难,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在于乡村的现状难。如乡村留不住人,留守人员多为老人与小孩,也只有在春节的时间段,乡村或乡镇才呈现出更多的人间烟火气。乡村留不住人,那么乡村教师缺乏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问题。笔者认为,师资缺乏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次来分析,很重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乡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匮乏,如没有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投资规划等;另一方还在于乡村经济文化等现状难尽人意,尽管近年来随着村村通马路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等,乡村基础建设有所提升,但乡村文化生活的匮乏、人文环境的建造缺乏,仍使得乡村生活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笔者认为,应多角度看待乡村教育振兴。首先,基础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不可能依赖社会公益力量来发展,必然是依赖于政府的公开的财政预算与投入。当前国家提倡城乡一体化发展,那么首先应在乡村教育投入与规划上有一个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其次,乡村教育规划与财政预应纳入地方政务公开的公开标准之中,以便于社会监督;其三,在城乡教育各个方面逐步缩小差距,学习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逐步标准化发展。实际上乡村教育难问题也是城乡教育分化的问题,逐步实现城乡教育标准化与一体化发展,可以预见,乡村教育难问题或将迎刃而解。
还有,充分重视乡村人文环境的建设,乡村人文环境的发展也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外在促进因素。热心于乡建、从事多年乡建工作的企业家王伟华曾谈到,多年来参与乡村建设工作,最大的体会就是,乡村建设回归到本质还是一个广义的乡村教育工作,要把乡建工作做好,就必须要把当地农民的思想工作做好,把农民的工作做好本质上还是一个教育问题。他指出,越来越多的乡建工作者会发现,他们的乡建工作做到最后就必然回归到一个广义的农村教育工作。笔者认为,所谓广义的包涵农民教育工作的乡村教育,其本质上还是对农村人文环境的再次塑造与提升,而这一点正是提升乡村生活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重视农村人文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也是吸引人才下乡、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环节。
另外,建立科学完善的对乡村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与文化氛围。据了解,在日本教师工资不仅可以类比公务员,而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也特别优越,如很多店铺会对教师这个职业还设有优惠等。“马云乡村教师奖”,本质上也是社会对乡村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同时也促进了对乡村教育工作者重视与尊重的社会文化氛围。当然仅仅有社会激励机制是不够,还应在具体政策上加大激励的力度,如加大对乡村教育工作经历的职业升迁激励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