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何时脱离“襁褓”

作者: ■刘天放

    日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进一步退坡。随后,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解释称,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
    这条消息有些出乎预料,退坡放缓,对于面临“断奶”压力的新能源车企来说,当然是一个利好,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而言,想要真正跨过补贴这道坎,脱离靠政府补贴的“襁褓”,真正在竞争中能劈波斩浪,就不再是利好。如此,原计划到2020年全面“断奶”的新能源车究竟何去何从,前景仍很难预料。
    2019年6月26日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分水岭,从这一天起,国家补贴标准降低50%以上,地方政府补贴在经过3个月过渡期后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预计到今年补贴全面退出,加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这些都地车企带来了巨大压力。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与2018年的125.6万辆相比,同比下降约3.98%。这是我国自2009年大力推广以来,新能源汽车年销量首次出现下滑。下半年下降更厉害,以2019年11月为例,该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万辆和9.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9%和43.7%。
    日前,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分析人士指出,若以2025年新车销量3000万辆计算,该规划发展愿景中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750万辆。很明显,退坡放缓,实在是无奈之举,是想稳住产销下滑趋势,以达到预期目标。
    而退坡到来,产销量大幅下降,这就是车企和消费者以行动做出的回应。就是说,退坡政策,肯定是产销量大幅下滑的主因。而稳住市场,显然又是补贴退坡放缓的理由,实际是在给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下滑“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