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运河碰撞交融造就独特“儒商”文化
作者:
■农济支
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深刻影响后世,重礼仪、尚伦理、尊中庸、重义轻利、“文不经商,士不理财”是世代恪守的基本信条。
中国农工党济宁总支建议成立中国儒商研究院,重振儒家文化、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孔孟之乡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今天,弘扬“儒商”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儒商”文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儒商”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补充;第三,“儒商”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第四,弘扬“儒商”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五,“儒商”文化是凝聚海内外华商、“儒商”的“磁石”。
“儒商”文化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其中的一些观念与全球化伦理遥相呼应:一是义利之辩;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是诚信观念;四是宽容妥协。在继承儒家道德准则的同时,还可以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方法论的智慧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一是中庸之道;二是和而不同;三是通权达变。
儒家的“仁”“义”“诚”“信”“和”“中”等信条,一并融进了工商经营的规范之中,从而形成了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为本、礼仪为先”“买卖不成仁义在”等为基本理念的“儒商”文化。
“儒商”文化也是济宁经济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济宁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运河文化已经成为济宁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
“儒商”文化既是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改善企业管理、完善市场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加强同海内外华商、“儒商”以及亚洲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渠道。
研究和传播“儒商”文化,倡导和实践“儒商”精神,并不是要用传统道德来束缚手脚,而是要从255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找回人类最初的良知,发现开启未来发展之门的钥匙,以孔孟家乡人的身份,盛邀海内外华商、“儒商”以及信仰儒家文化的东亚各国的企业家到孔子家乡来祭拜孔子,发思古之幽、议发展之道,并进行投资贸易,帮助孔子家乡加快发展。欢迎世界各国人民到孔子家乡来进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交流,探讨以中庸和忠恕之道解决政治、经济领域的各种矛盾与危机,找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