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召开生态治理专家会

作者: 【记者席昱梅北京报道】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号召,发挥社团专业优势力量,参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日前,由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主办的“立足首都面向国际生态治理体系建设与发挥社团作用专家会议暨国际生态经济协会2019至2020年度工作价值报告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专职副会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李军洋主持会议。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翟勇,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长袁吉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原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司长李庆瑞,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顾问、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原副巡视员、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专家委员靳东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特约研究员林坚等相关领域专家和社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李军洋作了关于《构建首都生态人文治理新格局》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首先要深入分析城市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态内涵、结构,特别是引入系统工程的思路构建基层社会生态治理与人文新格局;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能够率先而为,发挥“首善有我”的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直插基层,开展首都基层治理生态人文示范点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与业务活动相结合的优势,在基层社区设立“生态、和谐、人文、首善、宜居”样板,形成示范带头引领的社会效应,大幅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构建和完善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通过科学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向精治、共治、法治为基本特征的城市治理转型,是保障首都科学高质量运行、逐步形成良好城市治理生态、推进北京成为未来国际化强国首都的基础。
    翟勇认为,社会组织一定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结合我国当前环境治理法制建设作了说明。在生态环境立法方面,关于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这部分内容相对较为完善,但很少关注到资源效率、生态的问题,基本上没有战略筹备的概念。此外,中国现在还没有一部针对生态系统的专门法律,这一部分亟待加强。在生态治理方面,我国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过程当中,应当把资源效率摆在重要位置,这方面以往没有得到重视。将资源综合利用法纳入到内网规划,这是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升国家发展质量和国内生产水平的重要方面。
    袁吉富指出,解决基层与环境的矛盾,城市基层与内部的矛盾,需要公共力量介入,这种力量是党政的力量,因此生态治理必须要把握党建引领。但党建引领不是包办或者取代其他主体的作用,同时党建引领也有层次,有些问题靠基层党建引领可以解决,有些就解决不了,需要更高层次的党建引领来解决。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作为社会团体,以专业力量为科学的党建引领生态治理提供系统方案和实施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打造“红色赋能”党建品牌文化,为首都生态治理,率先而为,社会各界应该给予鼓励和大力支持。
    杨宏山认为,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强调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机制建设是有待推进的过程。在基层,更应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学界应深入研究,使其不仅仅是一个动员,而且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李文钊指出,在基层治理中,要紧紧抓住专业力量,同时注重国际传播,向国际同行进行交流,把世界有关国家城市在生态治理与生态社区的成功实践经验和首都进行交流,真正践行“引进来”和“走出去”。
    李庆瑞强调,社会团体是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在生态治理中彰显了应有的价值,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期待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前列,起到社团带头和引领的作用。
    周珂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态治理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找短板,完善整个治理体系,尽快把短板弥补起来,而社会团体在生态治理体系当中的作用,比其他组织的作用应当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种管理越是放到基层,它的成本越低,效率就越高,而且越能够使这种社会性的问题,通过公众在提高意识水平上变成自觉行动参与到治理当中去,这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