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直播乱象应有“治本”之策
作者:
■刘天放
日前,三亚发布《三亚市2020年元旦春节暨旅游旺季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其中特别提到,将加强对大东海景区直播现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骚扰游客路人、对路人进行低俗言语挑逗、与路人进行骚扰类身体接触以及未经同意强行跟踪拍摄路人等行为”,引发关注。
在各类直播软件中,海南三亚总是最受主播欢迎的直播背景之一。但对普通游客来说,动辄公放音乐、搭讪路人的主播,却日渐成为旅途中不太和谐的风景。在三亚大东海景区游玩的游客,经常遭遇好几拨主播搭讪、骚扰。据工作人员介绍,主播最多时,整个景区差不多“十步一主播,播什么的都有,给景区管理造成很大困扰”。
而整治的方式,从报道看主要依靠“整治小组”。该小组一旦发现或接到投诉,就会当即来到现场,责令违规者改正。可见,上述“方案”的出台,有望给这片海滩上强行搭讪游人路人的行为按下“停止键”。叫停海滩直播不文明行为,遏制旅游乱象,当然深受欢迎,也使大东海景区附近的居民不再受直播音响噪音的影响。
然而,一纸文件的出台,未必就能达到效果。大东海景区骚扰游客路人的乱象确实该整治,但问题是,整治小组采取的办法仅为当面告知,强调经营场所不能违规经营,或勒令直播团队不得占用场地等,唯独少惩罚措施。因此,整治措施看来还是缺乏利齿。
事实上,就像打击任何旅游乱象一样,无论是低价游陷阱、强买强卖,还是恶意拉客、骚扰游客路人等,在事后处理时必须让违规者“喊疼”。如果不触及其“痛处”,就算有整治小组到场劝说,勒令其改正,可一旦整治小组离开,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就存在,因为违规行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而不处罚,又有多大约束性呢?
当然,还必须把工作做在前头,做好防范同样重要。事先规范经营者的行为,把宣传做到位,也是辅助手段。但无论如何,如果对违规行为不处罚,即便抓了几个典型,勒令其改正,也显然是“救火式”整治,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由此,整治旅游乱象必须让违规者“喊疼”,而这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