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两旁烟柳画桥,粉黛青瓦。不远处,几架无人机穿梭在小镇的上空运送刚制作好的星巴克咖啡。这传统与现代交错的一幕正是本报记者在应邀随全国行业媒体“走基层强四力”主题采访团来到杭州市余杭区的梦想小镇见到的情景。
公开资料显示,梦想小镇隶属于杭州未来科技城,依托未来科技城良好的人才和产业优势,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机遇,打造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特色小镇的新范式、田园城市的升级版和世界级的互联网创业高地。截至目前,梦想小镇聚集创业人才已达18200名,形成了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新四军”。这个核心规划区只有3公里的地方缘何能够吸引众多创业者来此扎根?记者试图通过本次主题采访活动回答这一问题。
打造最为宽松的营商环境
“我来杭州创业,最重要的原因是这边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辗转国内多地创业最终选择落户梦想小镇的杭州校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方文采如是说道。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一口号在小镇内随处可见,也正是小镇运营方的心声和承诺。我们希望能够将小镇建设为双创的沃土和孕育创业梦想的摇篮”梦想小镇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婷婷表示。
据介绍,梦想小镇坚持“管放结合”,致力于打造最为宽松的营商环境。围绕初创企业特点和需求、转变管理方式,加强服务供给,从降低创业成本、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三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惠企措施,如统一实施室内装修,拎包即可入住;减免初创企业的场租、物业、能耗、宽带等费用,最大限度降低创业成本;将服务项目和服务窗口“搬到线上”,开发“O2O”云服务台,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用户体验;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开通企业核名自助查询终端,对需要省市审批的实行“就地受理、网络审核、就地发照”,最大限度降低创业门槛。
“资本寒冬”下的逆市上扬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2019年,“资本寒冬”已成为资本市场中行业大佬和各类数据发布方笔下的高频词。
双创生态的打造离不开资本的扶持。在采访中,多位在小镇创业者对记者表示,与过去几年相比,现在资本已经趋于理性,融资行情确实很冷,投资机构也很难募资。但因为杭州的创业氛围浓厚,加上小镇内创业人才和项目的磁极效应,所以相较之下小镇内还不错,不少团队分别拿到了千万级的融资和政府引导基金。
据第一批入驻小镇的孵化平台第七空间负责人叶枫介绍,“小镇建设之初,就极为重视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如今,小镇内已累计集聚各类资本管理机构1419家,管理资本3040亿,其中包括浙商成长基金、物产基金、龙旗基金、海邦基金等知名PE、VC、天使投资机构。
此外,梦想小镇还累计引进深圳紫金港创客、良仓孵化器等知名孵化器以及500Startups等2家美国硅谷平台落户;聚集创业项目2136个,其中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10.25亿元。
为创新应用提供试验场
“事实证明,我选择落户梦想小镇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采访中,从哈佛学成回国的90后创业者、杭州碳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顾然表示。碳明科技是一家环保初创企业,主要从事城市垃圾分布式处理研究,其产品可实现垃圾不出城,就地资源化利用。顾然在决定落户小镇后,就带上项目规划书与有关部门沟通,提出希望在城区建设一个垃圾中转站开展实地试验。“本以为会被拒绝,真的没想到有关部门负责人听了我的方案后马上同意了我的诉求,划出一块地作为试验区。”顾然谈起这段经历仍难掩激动。目前,碳明科技旗下产品已经取得5项专利,并已经和杭州未来科技城官方达成了合作试点,实机产品运行效果符合预期。
类似的情况在梦想小镇还有很多,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迅蚁科技主营业务是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全链路无人化配送。在官方的支持下,未来科技城正式成为迅蚁无人机的试点区。2018年1月迅蚁推出无人机送餐的微信小程序“迅蚁送吧”,杭州未来科技城片区的居民可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网上预订外卖。2019年10月,迅蚁送吧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全球首张城市物流无人机试运行牌照。
以梦想小镇为“点”,以周边区域为“面”,构筑起“全景式”展现的“孵化-加速-产业化”接力式产业链条和企业迁徙图。小镇涌现的创业项目正在更大的范围内用互联网思维渗透传统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