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谷·赣商之家”:为民营经济发展筑基
作者:
■见习记者宋寒业
在我国商会发展史上,商会大厦建设是有悠久传统的,目的是为会员提供活动场所,为企业提供帮助。
江西省各级工商联商会大厦建设全国领先,这在出席全国工商联十二届三次执委会议代表中引起广泛关注。
民营经济活力无限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谈到江西省工商联商会大厦,不可避免地提及一个名震遐迩的群体——江右商帮。明代时期,江右商帮应天时、地利、人和悄然兴起,大步踏入中国商业大舞台,在时间的长河中,江右商帮经历起起伏伏,始终在全国商帮中勇立潮头。
在江右商帮的推动下,江西省经济呈现出蓬勃兴盛发展的局面,商机无限,全国各路商人纷纷抢占江西市场,一度推动江西成为重要经济发展基地。江右商帮前进的步伐并没有止步于此,商业地图轨迹显示江右商帮逐渐向周边省市发展,海瑞在《兴国八议》中曾记述吉安、抚州、南昌、上饶等经商者约十分之九在外省。全国各地到处活跃着江右商人的身影,甚至是扬帆远航,将生意做到海外,如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无赣不成商”、“无(江)西不成市”,这两句话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江右商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画面,众多在外活跃的商人逐渐演化出了以众帮众、团结协作的精神。岁月流沙,终有余情,江右商帮逐渐流传下来一个历史传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同一件事情——建万寿宫。
万寿宫,是江西会馆的别称,最早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而建,逐渐演变成为江右商帮对外拓展的基地。至今,有1500多所万寿宫分布在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一带。
“古有万寿宫,今有同心谷”。江西省工商联自2012年起就开始谋划推动“同心谷·赣商之家”建设,省内各设区市和县级工商联在《全省工商联基础设施建设十年规划》的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在筹划建设本地“同心谷”。截止到目前,建成32个,在建8个,筹建25个,其中,吉安市建成率占比70%,赣州市占比50%,生动地展示了江西省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景象。
商会大厦作为民营企业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工商联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江西省商会大厦数量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从江西省各级工商联商会大厦建设数量,我们可以洞见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
数据显示,2018年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9.8%,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为2501.87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6186.82亿元,两项比重均为76.3%。非公有制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帮助当地政府解决了大部分就业问题,2018年江西省非公企业城镇就业人员946.1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口比重81.2%。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商会大厦是最具象的表征。
江西省红谷滩凤凰洲这块土地究竟蕴藏着多大的潜力能够让江西省总商会总部基地落户此地?据江西省工商联经济联络处处长熊群运透露,江西省总商会企业总部选址考虑了诸多因素,将基地确定在红谷滩是因为红谷滩凤凰洲区位优势明显。
据介绍,红谷滩新区规划在凤凰洲沿江一线打造以高档写字楼、宾馆、商业为主的“北外滩”,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凤凰洲片区处于南昌市昌北中心商业圈层与周边产业圈层之间的居住圈层,总商会企业总部未来既能承担红谷滩新城中心部分功能,又能与北侧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赣江新区广大腹地对接,区位地理位置特点明显。总商会企业总部的建成将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未来将成为江西的城市地标、文化地标、商业地标、社交地标。
总商会企业总部大厦选址在凤凰洲赣江江畔,地理位置优越,体现了江西省实实在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决心。总商会企业总部大厦的建成将向外部传递出“双赢”的信号,民营企业家切切实实从项目获得帮助,为自身发展助力,江西省工商联将服务民营企业的功能淋漓尽致发挥出来。
创新市场运作模式“一会七中心”齐发力
“同心谷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雷元江介绍商会大厦运作模式时说道。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民营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揭示了江西省各级工商联建设商会大厦成功的密码。
市场运作模式能有效地配置市场资源,达到收益最大化的效果。记者了解到,项目采用“公司+基金”的模式,其中慧联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475亿元,股权结构为:江西博能集团占股约10.1%,江西省总商会占股约9.1%,其他40家股东所占股权比例相同,各占2.02%共占股80.8%。此外,按照同样的募股协议以同样的股权占比组建商联基金,募集资金总额共4.95亿元,同时将商联基金的所有注册资金注入到慧联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占慧联公司股权比例为66.7%。
慧联公司的这种创新商业模式,为同心谷项目向民营企业提供多层次、市场化、精准式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法律、人才等问题,江西省工商联将同心谷项目功能定位为“一个基地、一会七中心”。一个基地即企业总部基地,一会七中心指省民营经济研究会、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一带一路”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赣商文化传播中心、民营企业创新中心、人才服务中心、非公经济大数据中心。
不怕企业有困难,就怕企业有问题时无法解决。同心谷项目给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民营企业遇到问题时有解决之道,让民营企业在健康的营商环境下茁壮地成长。同心谷项目凝聚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智慧,特殊的股权结构提前规避了决策一言堂现象,让项目运行更加民主、透明、有效,市场化运作模式摆脱了传统管理体制,运作效果日益凸显。
为规避和破除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现象,江西省工商联作为牵头发起单位,成立了“江西省总商会项目服务办公室”(临时机构)和派驻“江西省总商会项目协调员”(临时兼职),每10天参加一次工作调度会,切实做到把准方向、一线服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机关干部廉洁建设提出了“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不干预公司招标采购等经营活动”、“不在公司领取报酬”等有关规定,为项目建设提供协调服务。比如,个别股东因一时困难面临危机,继而影响银行授信时,江西省工商联积极协调服务,确保企业平安度过短暂危机,为项目如期完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江西省工商联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资源,联合41家民营企业,在“自愿参与、市场运作、风险可控、民主决策”原则下参股投资约80亿元,通过银企合作、募股进资、签署协议、成立公司、土地摘牌、开工建设等六大程序,科学高效推进同心谷建设。目前企业总部基地已建成、“一会七中心”已入驻。
项目综合效果显现赢得社会各界认可
“同心谷”是一项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同心工程,是一项切切实实为民营经济服务的项目,江西省工商联站在民营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真正赢得了民营企业家的心。
筹建江西省总商会企业总部基地是江西省工商联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11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重要举措。总部基地的建立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民营经济服务。项目筹建过程中,江西省工商联积极与省委、省政府领导沟通,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项目的审批、规划、拆迁、融资、税费等环节获得了极大便利,保障了前期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了项目顺利完工。
在江西省工商联大力推动下,“同心谷”项目得到了江西省民营企业家的热情支持与踊跃参与。同心谷项目现在是江西省对外经济合作的窗口,是江西省民营经济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培训中心,是展现江西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平台,对凝聚江西省民营企业实力,进一步打造总商会品牌,搭建开放性经济发展平台以及加强工商联服务功能具有战略性意义。
“同心谷·赣商之家”项目将功能定位为“一个基地、一会七中心”,不以盈利为目的。入驻的企业,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顶级的硬件环境,而且能够得到一站式配套服务,通过“一会七中心”提供的服务,营造产业跨界融合的生态环境,满足企业各阶段发展需求。
同心谷建设模式可圈可点、值得总结,在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抱团发展模式能够迅速筹集资金,为发展聚齐所需的物力、财力、智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益。
同心谷项目运作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全国各地工商联了解到同心谷项目后,纷纷来到江西省总商会企业总部基地参观学习,打造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
图1:在全国工商联十二届三次执委会议期间全国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与会代表考察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听取商会大厦建设情况介绍。
图2: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莅临江西省民营企业总部基地,考察省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