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帮扶路 五村脱真贫
江阴消费扶贫助力睢宁结对村“挖穷根”
作者:
■沈文兰
“魏桥村和季庄村通过了省里的验收,脱贫了!”近日,从距离江阴300多公里的徐州市睢宁县传来喜讯。继去年年底杜巷村、黄山村、柳圩村脱贫后,江阴结对帮扶该县的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了“贫帽”。
“农产品销路被打通了,能不脱贫吗?”当天得知村子脱贫的消息,魏桥村村民薛培东兴奋地做了一桌好菜,与家人共享喜悦。种植水稻的薛培东,以往只能走街串户推销自家种植的大米,江阴企业“大订单”让他再也不用为大米的销路发愁了,“现在日子有奔头了,我还要学做电商,争取把农产品销往全国。”
“农产品不愁销路,农民日子有奔头”的背后,是江阴企业家跨地爱心接力,实施的消费助农精准扶贫。睢宁地处沂蒙山脉与淮海平原之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该县农业发达。由于缺乏销路,这些优质农产品却因“藏在深山无人识”,如何改变现状实现脱贫致富,成为困扰当地的一道难题。
2017年,江阴市工商联响应江苏省工商联“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号召,与睢宁县魏桥村、季庄村、杜巷村、黄山村、柳圩村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帮扶初期,江阴企业家以爱心捐赠为重点,但他们发现捐赠只能解一时之忧,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当地村民脱贫。当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衍生出的消费扶贫模式,让江阴企业家眼前一亮,从帮助当地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入手,实施精准扶贫的想法迅速形成共识。
江阴市企业法尔胜泓昇集团率先行动,2017年末与魏桥村签下了7.5万公斤优质大米的订单,直接助力该村当年村级集体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目前,江阴市已有9家企业参与消费助农,累计投入110余万元,在销售指导、销路推荐等方面也是想方设法提供隐性帮助。江阴市企业多次与睢宁当地村民面对面探讨搭建村企销售电商平台,希望把贫困群众的农产品通过平台运作,推向市场,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推进脱贫进度。今年8月,海澜集团为魏桥村、季庄村陆续送去产业扶贫“大礼包”,帮助当地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和购置农机。
以前家庭人均年收入只有6000多元,看病买药要精打细算,因病致贫的季庄村村民季化春喜上眉梢,“搭上了消费扶贫‘快车’,今年年收入预计能翻一番,看病花钱有保障了。”
捐赠能解决眼前问题,消费扶贫却能为睢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动能。江阴市工商联正与睢宁积极探讨搭建村企销售电商平台,计划把当地群众的农产品通过平台运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