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

大禹节水集团公司试水管理新模式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70年来,中国节水事业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日前,首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北京召开。
    与会人士共话中国节水事业的发展与未来、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为新时期、新形势、新思想背景下构建节水事业共生共赢生态体系谋篇划局。
    “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大禹节水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浩宇介绍了大禹研究、大禹资本、大禹设计、大禹工程、大禹智造、大禹智慧水务、大禹环保和大禹国际的八大板块全产业链情况,并从一家专注于节水事业20年的企业角度,分享了政企共同推动节水灌溉发展的模式。
    王浩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中国节水行业市场主体通过实践两手发力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过去的20年,2000大禹人在中国20个省,海外20个国家,2000万亩农田实践当中,树立了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幸福的企业使命。从企业使命出发选定了农业节水、农村污水、农民饮水“三农三水”作为企业核心业务领域。
    在谈到大禹节水元谋项目灌区“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技术时候,王浩宇将农作物比作灯泡,把水库比作发电厂。他表示,灌区就是要将发电厂和灯泡联合在一起,保证要电灯的时候随时有电,要灌溉的时候随时有水。这样的网络需要从水源到田间形成完整闭环网络,在输水过程中,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元谋项目的可行探索,大禹节水集团在不同区域经济作物灌区找到了一条管理的新路子。王浩宇还表示,大禹节水集团通过模式创新,经过时间和历史的验证,不断探索出了陆良、元谋等多地的商业创新模式,开创了农田水利引入社会资本的先河,并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多地进行了有效的推广复制,两手发力已经形成新的势头。同时,通过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网、信息网和服务网搭建,建立了“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技术和服务平台,助力农业节水灌溉、农村污水处理、农民安全饮水发展。未来节水事业将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引领下取得更大的成绩,迈上更高的台阶。
    据悉,本次论坛还举办了《流域治理与农业节水》《行业技术研发创新与应用》《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行业机制、模式创新与应用》四场专题分论坛,与会领导及专家为探寻中国节水事业发展新路径、新思路展开集中研讨。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背景下,举办的一次中国节水人自己的首发论坛。有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及金融机构相关领导专家及媒体代表等参加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