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医药业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与民营中药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 ■本报记者文雪梅

    目前,中医药业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中医药大会10月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次大会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第一次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标志着中医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作为有着深厚中医药文化历史的城市,宁波的中医药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宁波是全国率先实施中医财政专项补助政策的城市,也是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全省地级市中成立中医药管理局的。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近日在会议上提出,要推进中药制造标准化和现代化、优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供给、创建一批中医特色专科品牌。宁波中医药业正在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宁波市卫健委副主任章国平告诉记者,宁波的中医药业传承创新工作步伐加快了。根据宁波此前印发的《宁波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去年启动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五大项目”建设,其中包括挖掘具有地方中医药传统特色的品牌学科并进行重点建设。目前已遴选出第一批“4+1”的中医药特色学科建设,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董氏儿科等,还有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通过筛选、规划、建设,形成一批中医药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集聚、中医药文化凸显、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中医药特色街区。记者了解到,宁波将全面梳理中医药资源分布结构及功能区块,筛选具有一定中医药底蕴特色的若干个街区或乡镇,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加强资源整合,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以及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中医药科普教育、中医药文化、中药材贸易和相关支撑产业等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宁波把工作室当作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载体给予扶持,“扶上马再送一程”。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浙江省名中医董幼祺告诉记者,为更好地传承和创新,现在董氏儿科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基地、全国及浙江省董幼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传承平台;奉化区中医院医共体专门开辟了临街的名老中医馆,把全市唯一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及广受欢迎的针灸推拿康复科等设在这里,服务优质、收费低廉令其深受当地群众推崇。
    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与民营中药企业在宁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宁波目前的316家中医类医疗机构中,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就有305家。近5年来,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年增长达20%以上。2017年3月,宁波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城市,此后便出台了《宁波市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优化社会办中医政策,提出社会办中医非禁即入。
    针对中医特色散落在民间的现状,宁波还积极研究如何提供更好的平台。今年5月,浙江省首个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组建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行业组织——宁波市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行业协会成立。该协会首届会长、宁波国医堂中医门诊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月珍介绍,目前宁波市1/3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已加入该协会,协会将在行业自律、行业规范等方面积极作为。国医堂已成为以中医为核心的宁波知名中医品牌,旗下拥有宁波国医堂中医门诊有限公司、宁波国医堂药皇殿中医门诊有限公司两大中医门诊,同时还开设健康药业板块。
    在中药领域,以宁波著名中药饮品企业明贝为代表的中药企业凭借匠人精神与严格的质量管控,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宁波明贝中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志秋对记者表示:“必须要坚守的就是质量。”今年69岁的项志秋是上海老三届,50年的中医药从业历程令他对中药有着特殊的情怀,他笑言自己“越干越有味道”。该企业全部自制生产“明贝”牌中药饮片品规1120个,2018年生产量达281万公斤,年产值2.39亿元。凭借着质量第一、品种齐全、药源道地、标准全检,多次荣获国家、省中药饮片质量先进奖,2003年被列为“省中药饮片现代化试点基地”。2015年始至今“明贝”中药饮片唯一列入宁波市政府《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和优质产品推荐目录》,2017年列入《宁波市国防通用装备物资和技术动员储备单位》。
    除推动中医医疗机构和中药业发展外,宁波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如搭建健康养生产业博览会平台,发起了全国中医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记者了解到,大赛组委会还将成立专门的中医药文创产品开发和转化平台,推动优秀中医药创意设计理念落地,成为能够走向市场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