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企在身边就能寻求到法律支持

天津市工商联律师服务团开展民企“法治体检”

作者: ■本报记者高鹏

    为贯彻落实天津市工商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研讨会精神和《天津市司法局天津市工商联关于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的实施意见》精神,今年以来,天津市工商联提出,“开展民营企业法制体检活动,向民营企业出具风险提示书,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守法经营意识。”经过充分研究论证,作为“法律三进”工作的一部分,天津市工商组织联律师服务团成员单位深入各区工商联、商会和企业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及法律风险防范活动。
    据天津市工商联法律部介绍,今年9月-11月,天津市工商联律师服务团深入天津市部分区工商联、行业商会、异地商会、企业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及法律风险防范活动,取得了良好反响。
    天津市工商联律师服务团成员单位8家律师事务所通过举办讲座、座谈研讨、以案释法、法治沙龙、参与协助公司治理、出具“法律风险提示书”等形式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和法律风险防范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帮助民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加快纠纷解决,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依法经营,将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活动中天津市工商联组织百人以上的法治宣讲会3次,走访商会和民营企业50家,各市工商联律师服务团成员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体检工作,共面向民营企业出具法律风险提示书27份,举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题讲座68场。
    天津市工商联还组织了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工商联宪法宣传周暨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宣讲会;天津市工商联法律服务团盈科·律云团队制定了《2019年法治体检问卷》并且开发了配套的微信小程序,对企业进行法治水平测评,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天津河西区工商联与河西区司法局联合召开推荐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工作座谈会;天津东丽区工商联、滨海新区工商联、和平区工商联举办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专题讲座;西青区工商联、西青区司法局深入街镇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商会举办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大讲堂……各律师服务团成员单位积极作为,主动联系对接区工商联和商会组织,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增强了工作互信。为进一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津市工商联对开展法治体检达3家以上(含3家)的律师服务团成员单位,凭对每家被体检企业的“法治体检”记录表和“法律风险提示书”由天津市工商联一次性给予该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费。
    突出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是记者采访此项工作中感觉最大的亮点,天津市工商联有关人士强调:要求各级工商联要把加强政治建设放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首要位置,要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和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的高度去看待这项工作。向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化“四信教育”,引领广大民营企业家做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践行者。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注重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和商会调解工作的开展。通过律师服务团“以案释法”、法治沙龙等形式,分享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引导商会和企业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引领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深入推进商会调解工作,最大限度的止诉息争,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搞好服务,促进发展,是开展此次活动的第一要义。各区工商联、商会组织和律师服务团成员单位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紧密围绕民营企业普遍关注的合同法律风险、投资法律风险、劳动法律风险、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土地征用补偿、“援企稳岗”政策等开展工作。各区工商联和律师服务团成员单位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直面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为企业“问诊把脉”、“祛病强身”,取得了丰硕的成效,得到了民营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关于法治体检中企业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据了解:一是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劳动仲裁案件中对于劳动者保护力度比较大,企业用工灵活性受到很大限制,向劳动者主张合法权利很难获得支持;二是目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希望在法律制度和具体操作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三是知识产权方面法律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帮助企业保护自有品牌并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四是税法律知识不足,面对历史性财税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
    对于今后法治体检工作,天津市有关权威人士、专业人士建议:选择优秀的律师参与到法治体检活动中,保证服务质量,可以请一些优秀的企业法务总监介绍经验;加大普惠性法律知识培训;建议立法、司法部门组织召开研讨会,调研民营企业在司法服务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促进法治体检工作为整体的社会制度建设服务;法治体检工作需要动员更多的商会、协会和社会组织参与,创新法治体检的工作模式,提高法治体检的覆盖面,适时建立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站(中心)或者将这项工作与商会调解组织的职能融合,形成常态化、全方位、网格化的工作结构,让民营企业在身边就能寻求到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