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大“隐形翅膀”
路子对 政策好 身段灵 人心齐
作者:
■王晨曦齐悦
一个人口几十万的小城,从回归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陷入衰退,到如今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经济在回归祖国后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
20年来,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回归之初的519亿澳门元(下同)增加到2018年的4447亿元,2018年人均GDP达67万元。本地居民失业率从回归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可谓是对这场巨大变化的注解。
借力国家政策发展旅游休闲
旅游休闲业无疑是澳门的名片,也是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澳门特区政府与业界齐心努力下,旅游休闲业在这20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酒店房间数量从20年前的9000增长到如今4万以上,接待游客数量从700万增长到2018年的3580万。
“澳门过去20年的旅游发展得益于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央政府的诸多有利政策。”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说。
2018年,包括酒店、餐饮、零售和博彩业在内的旅游休闲相关产业已稳居澳门经济的半壁江山。当年澳门整体行业增加值总额上升5.8%,其中酒店业和博彩业的增加值分别上升11.4%和10%。
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回忆说,2003年非典疫情后澳门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当年中央政府就批准了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感觉澳门一下子有希望了”。现在,澳门旅游学院每年都要扩招学生,以满足当地旅游业界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在巨大的市场红利和政策支持下,澳门从政府、业界到普通民众都意识到旅游业是发展经济的正确方向。
选对了路子,用对了政策,旅游业不仅为澳门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成为澳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在澳门成立大湾区城市旅游合作联盟,推进粤港澳共享区域旅游资源,构建大湾区旅游品牌。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在特区政府2019年施政总结中提出,要推动以旅游休闲为主轴的旅游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综合度假设施和国际级娱乐及节日盛事,并深化建设“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大力宣传澳门历史文化底蕴,展现澳门独特的文化旅游内涵。
经济适度多元初见成效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句话,来形容澳门回归前后经济的变化:“回归前澳门经济衰退,回归后逐步恢复经济增长,可以说是‘站起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澳门可以说实现了‘富起来’。”
他强调,这个“富”不仅指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澳门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相比回归前更加灵活多元,澳门居民的就业选择更加丰富,经济的质量也有很大改善。
经济财政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博彩业增加值占澳门整体经济增加值的比例从63%下降到50%。2013年至2017年,澳门除博彩业之外的主要行业年产值从2800多亿元增长了29.7%,其中金融业增长65%,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增长37.8%,餐饮业增长33.5%。
澳门所长满足国家所需
澳门的经济规模虽然不大,但在近年来积极参与多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融入国家发展、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用自己独特的优势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
澳门依托自由港和人员往来便利的优势发展会展业,近年来已经形成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会展业不仅和旅游休闲业相互促进,推动了澳门的酒店、餐饮、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而且为国家对外经济合作搭建了沟通平台,帮助企业内引外联,发挥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作用。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房秋晨会长表示,基建论坛聚焦行业热点和趋势,汇聚业界精英,凝聚全球共识,并发布《“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等行业权威报告,推动了国际基建业界及相关各方的务实合作。同时,澳门也通过组织论坛活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