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防艾事业

——中国民生银行用心点亮红丝带

作者: ■戴磊

    美姑河发源于四川大凉山南麓,弯弯曲曲奔流向东,汇入金沙江,成为滔滔长江水的一部分。1957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条公路——宜西公路通车,美姑河上建起了一座大桥,附近区域干脆以桥命名。2015年夏天,这个因桥出名的地方多了一处特别的建筑——坐落在洛俄依甘乡的“民生银行红丝带爱心学校”。
    这是大山里的一道独特景致。校舍没有挖平地基,原样保持了地貌,没有破坏土壤的结构,只是利用钢柱架起整座房屋。这种设计可以防止土地硬化,还能整体搬迁。如果以后学校搬迁了,土地还可以作为耕地使用。中国民生银行的爱心和善举帮助美姑县受艾滋病和贫困影响的“失依儿童”找到了新的家园和乐土。
    艾滋病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顽疾,我们呼唤理解和尊重、倡导平等和关爱,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和投入。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中国民生银行秉持着“为民而生”的热忱初心和“与民共生”的企业使命,自成立以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当认识到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时,民生银行便毅然加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2008年3月,作为发起单位和倡导者之一,民生银行2008年正式向中华红丝带基金承诺捐赠3000万元,每年到账60万元,支持基金在偏远、贫困地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2019年12月1日,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出席红丝带基金15周年成果展时表示,民生银行全行上下有一个共识,就是一定要把防艾事业做成有温度的公益事业,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捐赠。
    温度来自于对困难人群心贴心、手牵手的帮扶,来自于民生银行员工踏实、倾情、精准和持续的投入和付出。决定在美姑县建设学校之前,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深入大凉山实地考察。美姑县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传统生活习俗和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成为凉山州艾滋病疫情较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儿童在成长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因为父母感染艾滋病而直接导致家庭贫困或成为孤儿,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另一方面,美姑县经济发展落后、道路交通状况较差,儿童无法接受完备的寄宿制教育,大多成为家庭务农劳动力,甚至被“带工头”诱骗到沿海地区被迫成为童工。鉴于此,民生银行和红丝带基金、美姑县政府共同商定,由民生银行一次性捐赠500万元捐建“美姑县民生银行红丝带爱心学校”,建成后解决了850多名特殊困难儿童的寄宿制教育和生活问题。
    十年来,民生银行累计向红丝带基金捐赠资金3560万元,陆续完成了抗病毒治疗关爱中心、红丝带健康包、母婴阻断等重要公益项目。2017年底,民生银行决定在三年内捐赠1200万元,用于“凉山娃零艾滋工程”。2018年9月3日,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出席了项目启动仪式,这笔资金将专项用于在凉山地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通过重点关注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群体,最终实现消灭当地母婴传播艾滋病毒的目标。
    成立23年来,民生银行不断创新理念和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责任路径,探索出一系列可持续、能复制的公益样本,建立了包含定点扶贫、“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帮扶、ME创新公益帮扶在内的“一体两翼式”民生扶贫体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助力定点扶贫县河南省滑县和封丘县实现脱贫摘帽,助推两县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连续5年开展西藏先心病儿童救治项目,累计捐款金额达5000万元,为近5万名儿童进行健康筛查,帮助589名西藏先心病儿童免费出藏就医,重燃生活的希望;向甘肃临夏州捐资500万元,购买医疗救护车20辆,提升当地医疗急救能力;连续五年开展“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计划”,资助精准扶贫、社区发展、教育支持、健康福祉、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公益创新项目与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共同推进公益事业,累计出资4300万元,共有86个小型公益组织获得资助,覆盖30个省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达24万人,是民生银行在公益领域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民生银行在扶贫和公益方面的努力收获了高度评价,五次荣获公益领域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优秀扶贫案例”并位列第四名,多次摘取社科院“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100强第一名”。
    与艾滋病的斗争还在继续,民生银行有温度的防艾事业不会止步。正如董事长洪崎所说:“民生银行愿携手与艾滋病坚决斗争的人们,用红丝带铺就健康之路,努力创造出生命奇迹和互助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