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在光明大道上奋力前行

作者: ■本报记者章勇通讯员刘石鼎
    随着爱尔眼科的不断发展壮大,爱尔将继续加大公益支出和帮扶力度,让每位贫困眼疾患者都能享有优质的眼健康服务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
    近日,在第13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上,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荣获“最佳眼科公益团体”荣誉。而在此前不久,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个人以540.9亿元的财富拿下了湖南首富的位置。
    面对记者的采访,陈邦却无一丝兴奋,他说,企业家不要去争做“首富”,而是要争当“首负”,负责任的企业应该把自身做大做强做优,为百姓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
    打造全球最大的眼科集团
    湖南人陈邦身上有股与生俱来的蛮劲和犟劲。
    17岁入伍参军,当了两年兵后考上军校,却因红绿色盲不得不退学,并且提前退伍进入国企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下海经商的陈邦来到海南,依靠代理椰树牌椰汁总批发赚得第一桶金。随着当时海南疯狂的房地产开发,陈邦也卷入地产大潮。1994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20多岁的陈邦生意随之一落千丈,濒临破产,他堕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在一筹莫展之际,陈邦想起在上海打拼时,有一个靠给医院租赁眼科治疗仪器为生的邻居,陈邦感觉找到了出路。1997年,陈邦凑了几万元,以预付10%定金的方式,从国外买了眼科医疗设备并引进技术,与医院合作,依托着公立医院优势资源,陈邦东山再起。2001年,爱尔眼科在辽宁沈阳开设了第一家专科医院。随后势头一发不可收,陈邦用了十几年时间将爱尔眼科推至创业板医疗机构第一股。
    上市融资后,爱尔眼科从上市之初的19家连锁医院,成长为一个拥有48家医院、覆盖全国23个主要省及直辖市的爱尔“王国”,同时爱尔眼科近20次的收购,刷新了创业板的并购纪录。
    2009年10月30日,登陆创业板的爱尔眼科,依托“三级连锁”的独特商业模式,利用IPO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进行系列并购,同时不断兴建眼科连锁医院,并在各连锁医院实行“CEO和业务院长双轨负责”制度,连锁扩张与管理进步并驾齐驱。
    作为中国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之一,在上市的10年中,爱尔眼科市值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眼科集团。
    稳步推进全球化布局
    爱尔眼科的快速发展,除了政策推动等外部因素外,还得益于公司独有的创新发展模式,如“分级连锁”“合伙人计划”等,助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公司推出“合伙人”计划,通过与有技术和口碑的核心人才、医生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招募了一批优秀的医生与核心人才加入爱尔。医生和核心管理人员作为合伙人股东,通过爱尔的合伙人医院,占有一定股权,未来医院盈利了,可以共享收益。而上市公司可以以市场价回购,他们同时又享受到资本市场的收益。这是爱尔打造的共创、共享和共赢模式。
    陈邦表示,爱尔眼科将合伙人医院“引进来”之后,公司有一整套的管理模式。为了让医生更快地在体系内成长,公司有培训中心。同时,为了提高医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公司有配套的眼科研究所和眼科学院。
    国际化战略是爱尔眼科百年战略的重要途径。据媒体报道,爱尔眼科已拥有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欧洲ClnicaBaviera.S.A等领先的海外眼科机构。
    陈邦表示,公司国际化布局一般是收购当地的龙头企业,近几年也是分步骤进行收购,在国外收购合作上十分谨慎。收购欧洲ClnicaBaviera.S.A是公司“走出去”比较成功的案例,被收购后,该公司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陈邦表示,未来5年是有限的国际化,以战略布局为主,共享全球眼科资源,把国外最好的经验和技术带到中国,支持中国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5年后,公司的国际化步伐会迈得更大些,爱尔会把中国的眼科资源和发展模式拿到全球分享,这是公司国际化未来10年的规划。
    在爱尔,所有创新、生态圈建设,都以建立高水平的眼科医疗能力和眼健康服务能力为核心。通过人才为本、机制创新和资本保障对战略形成支撑。在人才方面,通过全球“引智”和“引才”计划,建立爱尔未来10年临床、教学、科研体系。
无论贫富都享有向往光明的权利
    在缅甸,白内障是一种高发疾病,5000多万人口中有30多万白内障患者。但是,缅甸眼科医生只有300多位,这导致很多低收入的患者患病多年都一直没有能够接受治疗。
    近年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派出光明行医疗队为大批缅甸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获得了当地民众的赞誉。爱尔眼科医疗队作为“健康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受到缅甸民众的赞誉,继去年“湄公河光明行”国际援助之后,爱尔眼科的大爱之行和医疗能力再次获得央视点赞。现如今,爱尔眼科的公益足迹遍及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爱尔眼科配合国家科技部已连续承办7届白内障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累计为24个发展中国家培训126名高端眼科医生,惠及数十个发展中国家。
    陈邦说:“我们爱尔眼科要做的就是要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有,都享有向往光明的权利。”
    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近半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致盲性眼病患者。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爱尔眼科在陈邦的带领下,聚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关注困难眼疾患者,特别针对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等深度贫困地区和对象进行精准救助,实施了“精准脱贫光明行”“‘健康视界尽收眼底’眼底病公益救助”“许孩子一个光明未来”“青少年眼健康关爱”等公益项目,构建了一套可持续的视觉健康公益扶贫模式。用高端医疗服务的利润,补贴低收入贫困群体,为他们提供低收费甚至不收费的眼科普惠基础手术,从根本上极大缓解了基层眼病患者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现状。
    在这种扶贫模式下,爱尔眼科至今已为10万例贫困患者实施了免费的高质量复明手术。
    “能看清了,昨天还摸着过日子,今天把纱布一扯,清清楚楚了。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感谢爱尔眼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太感谢了!”近日,记者在“携手前行·助力脱贫攻坚——湖南光彩事业新化行”的现场见到了这感人的一幕。在新化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公益救助的10位贫困白内障患者握着医护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2015年,爱尔眼科集团在陈邦的带领下,出资400万元发起并成立了“爱眼公益基金会”,致力于眼健康精准扶贫、眼健康知识的普及、贫困地区防盲致盲以及眼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持续在全国各地开展眼健康公益项目,惠及人群超过10万人。
    在不断的实践中,爱眼公益基金会积极探索、拓展眼健康领域的公益扶贫模式,先后与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多家全国性公益组织、众多爱心企业和个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包括视觉健康精准扶贫行动、海外医疗援助、青少年眼健康关爱行动、退役军人眼健康关爱行动,累计实施复明手术近8万台,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其中,累计救助贫困角膜盲患者300余名、贫困小儿眼病患者200名。
    据爱眼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志坤介绍,爱尔眼科已为贫困眼病患者免费实施各类眼科慈善手术达66多万台。使将近1.28亿国民从眼健康的宣传科普教育和检查中受益,累计救助、捐赠的金额及公益服务达7亿元。2018年,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荣膺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捐赠企业。
    对此,世界银行发表了专门的案例研究报告,并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推广爱尔眼科的创新公益模式和相关经验。
    “随着爱尔眼科的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将继续加大公益支出和帮扶力度,让每位贫困眼疾患者都能‘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享有优质的眼健康服务,实现‘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使命,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陈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