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蓝天模式”助推脱贫攻坚步伐
作者:
■本报记者文雪梅
在甘肃,有一家名为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以马铃薯全产业链为核心,通过建联合社、修贮藏库、创蓝天贷、推订单化,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了“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银行+电商平台”六位一体的“蓝天模式”,延长稳固了产业链条,实现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在产加销诸环节、贸工农各领域的同频共振、互利共赢、联动发展,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依托金融支持企业壮大、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产业扶贫之路,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步伐。
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实现“抱团式”发展
中国五大“中国马铃薯淀粉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是集马铃薯种植、加工、购销、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4年,该公司采取股份合作方式,牵头组建成立了甘肃福景堂马铃薯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把马铃薯产业上游267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万农户和26318户贫困户联合联结起来,建立了“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订单种植模式,由联合社所属合作社与农户、贫困户签订订单合同,带动贫困户发展马铃薯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贷款担保、入股分红、利益返还合作机制,实现工业生产与农业种植、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利益链接,推行利益链上全员经济效益相挂钩绩效管理模式,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全产业链命运共同体。
在这一“命运共同体”中,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帮带机制,积极引导广大种植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种什么、怎么种、收获后卖给谁,充分保证和提升农民种植马铃薯收益,发挥产业链助农脱贫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到产业链中,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勤劳致富。
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供应,降低了生产经营和服务成本,又稳定保障了马铃薯种植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各方利益,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多环节受益,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重效应。
创设蓝天供应链金融 破解融资贷款难题
蓝天公司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金融合作关系,推出了保购担保贷款业务,蓝天公司、联合社及公司法人提供最高额贷款担保,蓝天公司再以存货作为抵押并提供马铃薯销售保购承诺,联合社将筹集的保证金作为质押,合作社和农户(贫困户)以马铃薯销售应收账款作为质押,联合社社员之间形成互保关系,形成“农户贷款合作社保、合作社贷款联合社保、联合社贷款龙头企业保”的联保服务模式,创设系列金融支农模式,通过联合社的“中介”作用,将信贷效应放大到各个合作社和农户,担保贷款额度50万至500万元不等。
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合作社会员和马铃薯种植农户“无抵押、无担保、融资难”的问题,让农户、贫困户得到了普惠金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4年至2018年,通过“蓝天贷”供应链金融模式,银行给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累计发放贷款6.8亿元;2019年,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定西农商银行、兰州银行等各大银行给蓝天供应链金融各链条总授信额度6亿元,计划给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发放贷款3.2亿元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和贫困户融资难问题。
推订单化保底收购
助力脱贫攻坚
为保证马铃薯种植农户的收益,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蓝天公司积极推行订单农业模式,与安定区各乡镇8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签订马铃薯种植订单,各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马铃薯收获后公司以高于市场均价收购订单农户的马铃薯。
近年来,蓝天公司订单收购农户标准化基地种植的马铃薯每年达12万亩,实现了马铃薯产业链单元主体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和“薯贱伤农”问题,使产业链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薯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带动农户10万多户,其中带动贫困户26318多户,户均年增收8300元。公司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采取统一供种、代耕代收、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建立了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既保证公司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又形成了农户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有效增强了农户、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修贮藏库前移关口
打造扶贫车间
围绕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蓝天公司探索建立“企业+联合社+贮藏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马铃薯贮藏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将马铃薯收购现场直接延伸到田间地头,实现农户直产直销。
蓝天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先后在马铃薯不同集中产地修建马铃薯储藏库30座,增加贮藏能力30万吨以上,辐射带动5万多农户,其中贫困户6000多户,实现了马铃薯种植农户就近就地即时销售马铃薯,户均减少马铃薯运输成本1000多元,贫困户种植马铃薯变成了“家门口”的产业扶贫。
不仅如此,在马铃薯收购季节,蓝天公司还优先吸纳当地300多名贫困人口参与搬运、入库等劳务,人均可增加务工收入5000元。
创新“蓝天模式”形成“三大实践”
首先是“杏园实践”。
具体来说就是杏园乡“654”产业扶贫体系,“6”即:“党建引领+龙头企业带动+金融支撑+联合社+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5”即:“培育一项主导产业、选择一家经营主体、打造一个订单基地、创新一套发展模式、建立一种分配机制”的“五个一”措施;“4”即:“农户得收入、联合社(合作社)得收益、企业得原料、政府得民心”四个目标,使马铃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在“杏园实践”中,杏园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把握定位,通过打造“一园三区”,即马铃薯产业园、良种扩繁区、加工薯种植区、营销服务区,推动全乡马铃薯产业全面发展。
第二是“称钩实践”。
称钩驿镇针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现状,对整户外出或无劳动能力耕种的土地,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从耕种、覆膜、防病、收获等全程托管,把农户从繁重的劳作束缚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二、三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农村“人到哪里去、地由谁来种、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路子。
第三是“团结实践”。
在团结镇,定西市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通过对接蓝天公司,在特色产业带动、龙头企业拉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订单收购促动上下功夫,从马铃薯种植、储藏、营销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做马铃薯支柱产业,做农户帮扶带动能手,走出了一条以“对接龙头壮规模、订单收购促产业、脱贫致富保增收”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