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带给凉山的,不仅仅是脱贫资金,更重要的是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在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凉山行"招商引资项目和公益项目落实情况良好,在督办机制的常态运行下,后续履约项目、开工项目和到位资金也将不断增加。这些项目、资金的陆续落地,对凉山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源泉
一提起四川省凉山州,很多人会想起《大小凉山》这首歌:“泸沽湖畔情歌荡漾,彝家山寨琴声悠扬,高原牧场牛羊壮哟,金沙江哪源远流长……”凉山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上个世纪30年代,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举行彝海结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凉山这样一个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地域,由于受到自然、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制约,贫困问题一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凉山州总人口515万,截至2016年底,凉山仍有贫困村1618个、贫困人口52.83万,属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高度关注凉山州的发展和凉山人民的脱贫大计。在2017年3月8日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讨论会以及6月23日山西太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凉山工作发言时,特别询问了产业扶贫、教育攻坚、西昌旅游发展等情况,并专门指出,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精准聚焦发挥优势
凝聚民企力量,建设美丽凉山。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统战工作的有关精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四川省凉山州举办“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活动。
为此,凉山州召开了“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活动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打响了“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活动的“第一枪”,凉山把“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活动列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前期进行了数次调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协助凉山州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国工商联组织8个直属商会和37家企业赴凉山进行投资项目考察,达成多个合作意向,并邀请浙江传化集团、宏大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到凉山进行实地考察。
为配合活动,凉山成立了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带队领导的市政基础、现代农业等9个产业招商组,全州17个县(市)也相继成立了“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招商引资工作组,密集召开29次专题会研究部署。蓝图铺开,凉山州采取“清单制+责任制”,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将“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活动招商引资“签约正式合同2000亿元、下一年到位资金220亿元”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州级相关部门。同时,精心编制了四大类、289个、总投资额5306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密集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先后分赴浙沪粤、京津冀、长三角、重庆、成都等地区进行精准招商。
2017年8月4日,由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州举行。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光彩会会长徐乐江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助推凉山发展的责任感,牢记凉山的历史贡献,充分认识凉山的后发优势,进一步强化“两个大局”意识,以此次光彩事业凉山行为契机,主动增进与凉山地区贫困群众的感情,探索助力凉山脱贫攻坚的有效办法,兑现我们党当年帮助彝族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承诺,坚决打赢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战。徐乐江强调,要坚持提质增效,推动精准扶贫更加可持续。民营企业助力凉山地区脱贫攻坚不仅要聚焦精准,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有效举措,更要拿出“绣花”的功夫,聚焦“三农”,探索模式创新,注意防止脱贫后再返贫,坚持提质增质,逐步探索完善相关新思路、新方法,实现精准扶贫更加可持续。
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有关负责同志,四川省、凉山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500多位民营企业家参加了活动。凉山行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发挥光彩事业作用优势,组织动员民营企业积极为凉山发展贡献力量。
这次“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活动坚持把社会扶贫作为主载体,聚焦贫困群众最急需的产业、教育、卫生、就业四个重点领域,精心筛选编制了45个公益项目,募集公益资金5.95亿元,其中教育扶贫项目2.31亿元,医疗卫生扶贫项目5020万元,就业扶贫项目1.69亿元,产业扶贫项目1.45亿元。共签订合同项目149个,合同金额2037.77亿元,框架合同105个,协议金额3115.41亿元。累计接收公益捐赠4037.3万元。
“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高度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饱含了支持四川、支持凉山脱贫攻坚的良苦用心和真切关怀,彰显了企业家们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风范,体现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心系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赤子情怀。
为凉山发展注入活力源泉
“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带给凉山的,不仅仅是脱贫资金,更重要的是致富奔小康的决心。这些项目、资金的陆续落地,对凉山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源泉。
2018年6月25日至29日,由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副部长王力涛、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牛建国带队,全国工商联扶贫部与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有关同志组成的调研组在参加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工商联、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举办的“沿着总书记足迹·重走凉山扶贫路”活动后,赴凉山州部分县,对“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招商引资项目和公益项目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分两个小组,深入布拖、宁南、普格、德昌、昭觉、美姑、雷波7个县,实地考察“光彩行”招商引资项目12个,入户调研4个贫困村19户贫困户“六件套”公益项目,考察1个贫困村的乌金猪养殖项目,赴1个贫困村调研了解移民搬迁、基本医疗和生产生活等情况。
截止到2018年6月29日,“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签约的149个正式合同中,共履约项目104个,履约率69.8%;开工项目85个,开工率57.05%;累计到位资金227.1亿元,占投资总额2037.77亿元的11.14%。
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宁南县均衡教育发展PPP项目计划扩建、迁建城区4所学校,总投资4.55亿元,实地调研显示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朝阳小学、民族初级中学迁建和改扩建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教育办学条件,成为凉山州民族教育的典型。
河南三阳(普格)肉羊养殖全产业链精准扶贫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流转土地600亩,建设集种羊培育、肉羊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精准扶贫项目。目前已建成羊舍37栋,成立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300余户贫困户加盟,发放贫困户自养小尾寒羊800余只,圈养过渡期种羊近1000只。项目建成后,当地贫困户可通过土地流转、进厂务工、保底回收、秸秆和有机肥出售等途径增加收入,可为周边乡镇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保障。
“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公益项目进展情况也十分顺利。
截止到2018年6月20日,“六件套”项目3000套“六件套”在凉山州政府公开招标的基础上已在昭觉、美姑两个县全部发放完毕。当地干部群众均反映“六件套”项目非常实用,符合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基本实现了搬迁拎包入住,改变了受益群众的生活方式。
同时,由于“六件套”项目还剩余资金165.3万元,经中国光彩基金会批复同意,调整用于实施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尔打火村乌金猪养殖项目。这一项目采用“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423户贫困户发放仔猪1000头,能繁母猪177头,现已为150户困难家庭发放乌金猪仔猪300头,2018年8月底完成,每个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
2017年12月,中国光彩会又协调红豆集团向凉山州贫困群众捐赠羽绒服550件。其中,500件羽绒服送到了雷波县3个乡镇7个贫困村的500户贫困村民家中;50件羽绒服作为新春慰问品,分别慰问了50名贫困村的村组干部和第一书记。该批羽绒服已于2018年春节前全部发放到位,受到了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的一致欢迎。
在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凉山行”招商引资项目和公益项目落实情况良好,在督办机制的常态运行下,后续履约项目、开工项目和到位资金也将不断增加,必将有力推动大凉山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下一步,中国光彩会将继续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和公益项目后续工作的督查,协助有关方面帮助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凉山州有关方面深入梳理乌金猪养殖项目经验,推进彝族特色旅游示范村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效益直接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