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督需严苛再严苛

作者: ■李富永

    去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刘传健机组万米高空临危不惧挽救乘客和飞机的传奇,为中国民航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最近,这道霞彩再度被南航的一个机组增加了亮度。只不过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面。
    据报道,11月14日,南航CZ8355航班任毅嵘机组在执行完正常开车程序进行舵面检查时,发现右侧副翼异常,滑回检查发现右副翼操作钢索腐蚀断裂。该机组及时发现飞行操作系统重大安全隐患,处置正确,南航安委会决定给予机组通报表扬,奖励人民币6万元。
    南航集团在嘉奖令中指出,“此次事件中的故障较为罕见,无法用肉眼觉察到,任毅嵘机组飞行作风严谨,安全敏感性强”“及时发现主飞行操纵系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避免飞机带病上天”。
    为什么说此次故障“较为罕见,无法用肉眼觉察到”?根据通报,因为机组在首次活动驾驶盘时,虽然也发现了左右压力不一致,但副翼位置却显示正常,回中也显示正常。由于后两者正常,放在别的机组,也许就万事大吉了。但任毅嵘机组不是,而是更换座位再来一次检查。这就显示出副翼被卡不能回中的问题了。于是招回机务人员反映情况。
    笔者由此联想到的是,假如这架飞机果真带病上天,但一侧副翼又不能回中位,根据常识,极有可能出现飞机在天空不停地盘旋打转的险情。此时,如果飞行员的技术素养很高,也许能再度创造类似四川航空刘传健机组那样的传奇。但任毅嵘机组在地面就发现了隐患。这个功劳比起空中挽救飞机和乘客的传奇,虽然对人们的震撼力不一样大,虽然奖金数额有天壤之别,但其实价值是一样的。其功劳应该和刘传健机组有一样的可比性。
    如同一枚硬币有两面,在安全生产领域,许多英雄挽狂澜于既倒的奇迹的另一面,往往是其他人违反规则的过失所造成恶果。曾经有许多消防战士牺牲在火海救灾中,但起火的原因却是一些人无视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所致。这样的现象已经不胜枚举了。但事后,对灾难的反思和处理却只突出硬币漂亮的一面。
    在南航CZ8355航班的这次及时发现隐患过程中,是否有硬币的另一面,究竟是维修环节没有发现、还是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的产品有问题,目前没有报道,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结果。但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传奇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了,硬币的另一面也应该面向公众了。刘传健机组受到了国家及社会给予的各种崇高荣誉,但给刘传健机组在飞行过程中出的难题,并不是在地面培训中的极端测验,而是人命关天的安全保障的巨大漏洞。这个漏洞究竟是空中客车公司质量不过关,还是四川航空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机务维修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隐患?应该给社会一个交代,尤其是给那些经历了空中惊魂的旅客一个交代。毕竟他们买票坐飞机,不是为了体验险情、不是为了测试心脏抗受冲击的能力。对企业自己而言,也应该由此反思自己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
    汉语词汇中有“瑕不掩瑜”一词,虽然还没听说有“瑜不掩瑕”这个词,但同样意思的词汇是有的,所以才有“瑕瑜互见”的公平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瑕不掩瑜”的人际原则,远比“瑜不掩瑕”的追责更流行。一个是表扬、一个是批评。在中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表扬容易批评难,奖功与罚过,往往前者被优先。但在安全生产领域,这样做的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别说“瑕不掩瑜”的老好人原则,就是“瑕瑜互现”的“公平”,也不一定能真正做到。因为招致灾难的,往往是过错,是瑕而不是瑜,所以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是铁面无私的人,是专挑毛病、仔细探察各类瑕疵的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