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乍寒还暖。地里的农活忙完之后,又到采摘菊花的季节了……
11月16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岚山镇黄山村的第一书记吕莹一大早就驱车赶到了黄山村菊花的采摘现场。记不清这是他今年第几次来到黄山村的菊花种植基地了。
今年黄山村菊花的采摘期从10月21日开始,经过20多天的采摘,菊花的采摘工作已接近尾声。此时,菊花种植基地里只有十几个人正在采摘。
看到吕莹的到来,正在采摘杭白菊的马玉琴扬了扬手中的采摘袋说:“吕书记,你看俺已经采了十多斤了。”
马玉琴是黄山村的低收入户,也是黄山村第一书记吕莹结对帮扶户,更是黄山村产业扶贫的受益者。由于马玉琴丈夫常年有病,需要照料,她不能外出务工,这可把她愁坏了。
吕莹针对马玉琴家的实际情况,结合县工商联制定的产业帮扶项目,经常深入马玉琴的家中,给她讲政策、理思路、议措施,引导她重燃生活热情,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现在,农闲的时候,马玉琴就到村里的菊花种植基地打工,一个月能够拿到150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分成,既不用出远门就有了收入还能照顾到老伴,马玉琴的心情舒畅多了。
吕莹和马玉琴聊了会儿,询问了她家中近期的生活情况,看到黄山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大江正在地里忙碌着,他急忙叫道:“王书记,这边的菊花采摘快要结束了,那边菊花深加工怎么样了?前两天走得匆忙也没来得及去看看。”吕莹说完,顺手将手上刚采摘的菊花,放进了马玉琴的采摘袋,朝王大江走去。
进村入户寻方开药
一年前,经睢宁县工商联推荐和组织安排,县工商联办公室主任吕莹被安排至岚山镇黄山村任第一书记。在接到任命后,吕莹第一时间来到黄山村,和村两委班子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熟悉了解村里基本情况,通过进村调查、入户走访,充分征求贫困群众的意见,为黄山村的贫困户“寻方开药”。
在走访调研中,吕莹敏锐地发现,黄山村有着多年的中草药种植历史,中草药种植品种有白芍、杭白菊、蒲公英等。由于当地药材加工技术落后,药材收成后,主要靠外地客商前来收购,农户的收入有限,导致村里的中草药种植面积日渐减少。
吕莹立即和县工商联领导汇报,经多次和村两委班子沟通交流,确定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帮助黄山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了如期完成黄山村的脱贫攻坚任务,让群众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吕莹和睢宁县工商联一班人科学分析中草药产业现状、市场空间、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将具有传统种植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蒲公英、芍药、丹参、葛根、菊花等中草药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并将市场优势明显、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的菊花产业作为村中特色产业发展,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目标,全覆盖推进菊花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依托选准的主导产业,由包挂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共同制定产业帮扶措施,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
经过多方协调,睢宁县工商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寻求资金支持,用于改善黄山村中草药深加工现状。2018年、2019年睢宁县工商联先后投入20余万元,帮助黄山村建立中草药加工生产线,将村民种植的中草药材加工成成品推向市场,减少中间商赚取差价的环节,确保中草药产品卖得掉、见效快,村中原有的不完整的中草药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完善。
菊花变身“金豆豆”
在中草药加工厂,吕莹见到了正在菊花加工生产线上忙碌的钱荣玲。与马玉琴一样,黄山村六组的低收入户钱荣玲也搭上了产业扶贫的快车。她在中草药加工厂一天能有70元的基本收入,生产任务多时,工资还会再高些。这点钱虽说不多,但对于家中有孙儿要接送、老伴要照顾的钱荣玲来说,已经让她很满足了。
“目前黄山村中草药种植主要是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合作,对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黄山村支部书记王大江介绍说,“今年,黄山村把流转的土地200亩,用于与岚山镇草沃李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种植菊花,100亩土地与种植大户合作种植葛根,实施利益分成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黄山村共种植菊花200亩、蒲公英60亩、芍药250亩、葛根100亩、丹参50亩。通过发展中草药产业,带动了800余人用工,村集体收入超40万元,每户增收3000元左右。
“通过产业项目的带动,农户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取土地分成,还可以到产业基地打工获取劳动收入。预计到今年底,黄山村145户低收入户的脱贫任务将全部完成。”吕莹介绍说。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兴旺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首要条件。睢宁县工商联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在常规扶贫慰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长效机制,让产业之根深深扎进黄山村贫困户的家园,把“输血扶贫”转化为“造血扶贫”,这一朵朵小小的菊花,犹如一粒粒脱贫致富的“金豆豆”,在黄山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