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升级 共享制造来了
政策红利推动制造业产能共享进入高速发展期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共享经济凭借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及政策红利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参与人数超过7.6亿人,其中作为服务提供者的约7500万。共享经济涉及领域广泛,从出行、住宿等生活服务领域向工业制造、农业等生产领域持续扩展,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住宿等等共享方式都是共享经济的产物。
今年3月起,共享单车品牌掀起了涨价潮。记者梳理发现,若骑行30分钟,摩拜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的费用分别为1.5元、2元、1.5元,若骑行1小时价格最贵达到了4元。随着气温走低,迎接共享单车的将是又一个寒冬。从最初的免费骑行,到现如今价格赶超公交,共享单车在一波波涨价潮中引来了不少吐槽和质疑。
和共享单车的境遇类似,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房的日子都不好过。不只是涨价,消费体验正在影响共享行业的发展:小黄车押金退还遥遥无期;扫码损坏的共享单车依然被扣费;本来已退还的充电宝第二天还在扣费……这些并非个例,在投诉平台上,共享系产品的投诉不胜枚举。业内人士分析,共享经济已经从当初疯狂的跑马圈地发展到精细化运营阶段,互联网风口慢慢回归到商业本质,涨价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的表现。
共享制造站上风口
经历近5年的发展,共享经济迈入新节点,产业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崛起下,共享经济也开始从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加速渗透,工厂也开启“共享模式”。10月29日,“共享制造”迎来政策利好。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形成20家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推动支持50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共享制造示范项目。
到2025年,共享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网络覆盖范围,鼓励制造企业通过内网改造升级实现人、机、物互联,为共享制造提供信息网络支撑。因此,众创型产能共享成为大型骨干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服务型产能共享日益成为生产性服务新模式,中介型产能共享开启“无工厂”制造模式。其市场规模在共享经济总体中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规模增速是生活服务和交通出行领域的4倍多。
共享制造模式无疑创新了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了供给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制造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共享意愿不足、发展生态不完善、数字化基础较薄弱等问题,相较于消费互联网,制造业的产业链要复杂的多,如何采用更灵活的服务模式,满足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仍在探索。
曾经风光的共享经济
所谓共享制造是指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模式新业态。
共享产业当初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据国家信息中心年报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交通出行和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位居前二,分别为1072亿元、512亿元。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就属于这两个热门领域。然而,仅仅一年过去,随着资本热潮的冷却,共享服务市场融资规模开始缩水。
共享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为大众提供了创新的服务模式,同时在就业促进、社会资源运转效率提升上做出巨大贡献。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认为,共享产品涨价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儿,回归商业本质就需要必要的合理的产品价格来支撑。实际上,数字印证了中国共享经济正在转型中稳步发展。
目前,中国互联网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超7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共享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随着政策的逐步规范,公众认知不断提升,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有序的发展态势。
共享经济呼唤合理健康发展
而近期行业出现了闪光点。10月23日,沉寂一年之久的共享汽车品牌GoFun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盈利。在共享单车、共享办公等陷入泥潭之际,共享汽车显示出生命力。GoFun目前40个自营城市中,有25个城市实现了毛利层面的盈利。40个加盟城市中,有29个城市实现毛利盈利。共有54个城市盈利。接受记者采访时,GoFun出行CEO谭奕说,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是降本和增效。降本包括分时保险、车源平台化、集采以及众包。增效包括动态调度、提升体验、动态定价以及精准布局。2016年,共享经济在国内爆发后,以分时租赁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共享汽车在国内成为风口。TOGO途歌、GoFun出行等也都在这个时期入局。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带有共享经济属性的独角兽企业已超过30家。在融资规模方面,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别为知识技能、交通出行、生产能力领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融资规模的下降,资本市场逐渐趋于冷静。同时,2019年,资本进一步向共享经济头部企业靠拢,行业中小企业或将面临进一步的洗牌。
国家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网约车、共享医疗、共享住宿等各领域用户普及率皆有提升。
事实上,2018年在共享单车、共享民宿、共享办公等业态遭遇盈利质疑的情况下,制造业产能共享成为新的发展亮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规模约8236亿元,较上年增长97.5%。由于制造业产能共享处于高速发展期,也受到了资本青睐,其融资增速高达494.1%。
当前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新的经济动能。多数用户仍然愿意为共享产品买单,只要共享经济各领域加强行业规范,共享企业有钱可赚,用户体验更舒适,共享经济前景依然一片大好。同时,其在促进大众就业、社会闲置资源利用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适配与跟进、业内平台的合规水平提高以及用户普及意识渐趋成熟,共享经济也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将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