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厦门商会:

优先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作者:
    【本报北京讯】日前,北京厦门商会与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签约仪式由中国国际商会仲裁研究所副主任郭峰主持。原国务院法制办司长卢云华、最高人民法院法研所常务副所长曹守晔等专家学者出席签约仪式。律师界、商会界代表近百人共同见证了此次签约活动。
    据了解,北京厦门商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商会,商会所属2000余家企业将优先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将公益性地向北京厦门商会提供投资地区的法律环境咨询并为企业家提供法律及仲裁业务方面的培训。北京厦门商会会长蒋清林在签仪式上表示,北京厦门商会所属企业是率先践行“走出去”战略的商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已达千亿元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在海外设立投资委员会的民间商会。
    蒋清林进一步指出,随着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进一步扩大,各种纠纷随之增加。在现实中,我国企业在境外纠纷中胜诉率低,这种状况一直困扰着企业“走出去”的信心。现在有了我国自己的,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仲裁机构为“走出去”的企业保驾护航,对广大企业来讲,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大好事。
    全国政协委员、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曹义孙理事长说,仲裁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现在在很多理论、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已经完全具备了向世界提供公平公正高效纠纷解决平台的条件。曹义孙强调,仲裁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常州大学教授梁文永表示,过去我国处于被投资国地位,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话语权几乎没有,这是在境外败诉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已经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进,如何发出中国声音和讲好中国故事是摆在法学研究者面前的新课题。
    有关专家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仲裁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企业要做仲裁的主人翁。仲裁原本是企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愈手段,仲裁只有播种于企业并为企业服务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卢云华在讲话中强调,这次签约仪式规模不大,但质量高,坚信在企业界和仲裁界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无疑是中国企业有系统地“走出去”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签约仪式后,还举行了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聘请北京厦门商会10位企业家为仲裁员、顾问的仪式。(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