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消费风险谁来承担?
韦博英语事件敲响消费场景风控把控警钟
作者:
■见习记者姜虹羽宋寒业
韦博英语的关店潮,再次将分期消费安全问题摆到台面上。
十一假期结束后,成立21年的老牌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被曝疑似“跑路”,其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主要城市的分店均已关门,受影响学员上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学员在韦博英语培训顾问的建议下,从京东白条、广发银行、招联金融、百度有钱花等机构申请了数万元的培训贷。
眼下,培训机构倒闭,学员面临着既没课上又要还贷款的困境,金融机构也存在不良贷款和声誉受损的风险。曾经三方共赢的和谐局面如何滑向了失控?联想到频频“爆雷”的租房贷、美容贷、健身贷,分期消费的安全性又该如何保证?
学员:“我明知退费希望渺茫,还是还了本月的贷款”
巴菲特曾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对于现在背负着还贷压力和失信风险的韦博英语学员来说,只有关店意外来临时,才发现“裸泳”的那一方可能是自己。
今年二月,郭可(化名)在韦博英语北京巴沟店购买了价值28800元的英语学习课程。十月中旬,京东白条的还款提示如约而来,郭可叹了口气,关了电脑上“韦博英语北京退费群”的群聊页面,拿起手机输入分期还款支付密码。
据她了解,此时北京地区退费群中登记在册的学员已超3000人,涉及金额超过7000万元。
“我明知退费希望渺茫,还是还了本月的贷款,毕竟,失信后会影响贷款购房、购车等一系列事情,签合同时我绝对没想到会发生现在这种局面。”郭可说,韦博英语课程顾问在学员咨询时,会推荐学员采用分期贷款的方式购买课程,声称每个月还款既经济压力小,又能督促自己学习,给学员打了分期消费的强心针和定心剂。
韦博英语倒闭后,已经无法接受培训服务的学员能否单方提前终止贷款?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曹兴明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学生和金融机构之间所签订的借款合同能够体现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以该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对当事人双方都有约束力。所以学生不能提前终止贷款,必须依约向金融机构偿还借款。
学员纷纷陷入培训贷事件中,在发生类似事件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至关重要。曹兴明表示学员在维权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培训机构有违约行为时,如没有按照约定课时开设课程、没有按照约定师资讲授课程等,可以到法院起诉请求培训机构承担违约责任;二是如果培训机构有如不符合办学条件等情形的,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投诉。
此外,曹兴明提醒学员在参加培训课程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尽量一次性付款,不要选择贷款。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学生而言,尽量选择助学贷款,远离消费性贷款。
韦博英语:“融资计划不断被推迟致资金链断裂”
12日凌晨,韦博英语创始人高卫宇向韦博英语总部及上海各中心员工发出公开信,表示融资计划不断被推迟致资金链断裂。信中称,“从去年开始,由于内外部的各种原因,我们的业绩持续下滑,成本攀升,公司运营遇到困难。”
线上培训站在风口下不断开疆拓土,抢占市场份额,线下成人培训因其较高的获客成本,业绩不免下滑。在赚钱难的情况下,一些培训机构便想到同金融机构合作,方式有以金融的名义收手续费、直接向金融机构收引流费、借助金融杠杆提前回款等。
据郭可介绍,课程顾问推荐分期贷款时,并没有详细解释钱款的具体流向,很多学员并不清楚向金融机构贷款所得的学费,会一次性付给到韦博英语。
那么,贷款合同是学员和金融机构两方签订的,金融机构将资金一次性付给培训机构,这种模式是否合法?曹兴明认为学员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合同具有相对性,金融机构原则上是要把借款金额交付给学员的,但是如果在借款合同中学员同意金融机构直接把借款交给培训机构的除外。
但是据学员透露,签订培训合同时并没有单独同线上金融机构签订纸质版借款合同,现在再想向线上金融机构追讨贷款合同文本,其不予提供。
其实,教育培训分期消费场景下的合作模式早已为市场熟知。
2019年5月22日,美联国际教育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美联英语约43.5%的学生是使用分期贷款,而分期贷款为公司带来了42.2%的毛收入。
招股说明书还指出,第三方金融机构向学生提供无息贷款,借款的期限为6个月至24个月。不过,与此类分期付款安排相关的交易费用,通常为此类贷款总额的4.4%至10.8%,具体取决于分期付款期限的长短,通常由金融机构在将课程/服务费汇给美联英语之前扣留。
即使如此,线下英语机构依旧面临营收问题。7月安信证券关于美联英语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美联英语净亏损0.42亿元。
金融机构:“业务风控难点不在借款人,而在培训机构。”
在分期消费的场景下,由金融机构为服务提供方兜底显然不是金融机构愿意看到的趋势,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若教培机构不能如约提供服务,学员兼借款人的利益受损,会极大影响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而金融机构不仅要遭受不良损失,很多时候还会面临声誉风险,形成一种双输的局面。”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认为,对金融机构而言,教育分期业务的风控难点不在借款人,而在教育培训机构。
对于分期消费的场景而言,不仅仅是教育分期,还有房租分期、医美分期、健身分期等,这些预付型消费都存在服务提供方“跑路”的风险。金融机构为何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方面,一份涉及分期消费的英语课合同,牵扯着培训机构、金融机构、消费者三方间的诸多利益。数据显示,“京东白条”业务上线后,为京东带来收入增长30%-40%。可见,做分期贷款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业务增强”。即金融业务本身收益不是最重要目标,关键是通过金融服务增强原业务营收能力。
另外,在分期消费需求日渐丰富的大背景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对消费场景方的风险把控,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度小满是韦博英语的金融机构合作方之一,《重庆百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募集说明书》表示,在对教育机构的准入上,包括了走访调查、现场调研、财务信息采集,对通过白名单审核的教育机构评分等环节。同时在“基础资产相关风险”一节中提到,若教育机构的持续经营存在问题使学员无法正常上课,将可能导致借款人的履约意愿下降或者履约能力恶化,从而导致基础资产流失。
《募集说明书》中同时披露,2017年1—6月,发起机构实现营业收入40,127.53万元,净亏损4,464.65万元。
百度金融方面人士曾向媒体回应表示,“在FSG初创期,盈利并不是我们的首要目的,我们把大量的资金都投给了技术研发部门,给予风控部门足够的空间去试错,去精进科技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在自有场景的锤炼,让我们的技术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金融机构对消费场景方的风险管理能力还在路上,规范分期消费市场,行业自律和法制监管缺一不可。曹兴明表示有些金融机构出于某些原因,可能会放松对借款人身份、还款能力、是否有担保等条件的核实,允许一些不符合借款条件的学生借款,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目前,在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中,浦发银行表态可以先暂时冻结学员的分期付款,暂时性未支付的分期月可以先不用支付,后续由浦发和韦博英语再协商。但更多与韦博英语合作的金融机构则表态会密切关注此事。韦博英语也提出了学员安置方案,或转接给第三方英语培训机构,或将剩余的课程转至线上进行学习,或走退费流程。
韦博英语事件本质上仍是企业经营失败的个案,纵然带有很多标签,也实实在在使学员蒙受损失和困扰。但是这次阵痛,更多地是敲响了培训行业和分期消费的警钟,消费者需审慎,场景方需监管,金融方需风控,相信未来仍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