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策划产业的排头兵
——访中国策划管理指导委员会安徽中心秘书长张弘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当下,以智慧服务业为主要标志的第四产业正在兴起。“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智囊团、智库身份出现的策划家们,正迎来大展宏图的春天。”中国策划管理指导委员会安徽中心秘书长张弘日前对记者表示。
作为一名策划家,张弘的人生充满传奇。他经历了农、兵、工、学、商、策划的全过程,用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书写出从战火考验的侦察兵到军旅策划家的多角色人生。他以崭新的理念成就了策划界的一个传奇。
“策划改变一切,创新成就未来”。张弘名片上印着的这句话,诠释了他对“策划”二字的理解。大到国家事务决策,小到产品更新换代,策划无处不在。策划已成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支柱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策划需要诸“兵种”多“技术”协同作战,这给策划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是中国策划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勤于学习、敢于挑战、善于总结,这是张弘作为一名策划家的素养。经过多年摸索,他归纳出策划专业上的诊断“精准法”、论证“数据法”、专家“优配法”、执行“可控法”几套实用模式,使策划的流程简便、省时、实用,给企业和项目减少了时间、资金、人才的成本,被策划界称之为“接地气的专家”。
作为一名曾经的侦察兵、参加了1979年边境作战的张弘,始终以“策划界的侦察兵”来定义自己。当年在战场上,他身背42倍望远镜,深入敌后观察敌情、地形,收集情报,为炮兵指引弹着点,给指挥部提供敌军的兵力、火力配置,为战役指挥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如今,作为策划家,他深知给企业、项目进行策划工作之前,首先要诊断、捕捉各类信息,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调研、分析、评估长短板,然后组织相应的专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有目标的策划执行。
“策划家的职责在于为别人量体裁衣,要利用收集来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智慧为别人服务,帮助别人实现事业发展的愿景。”张弘因此把策划事业归结为第四产业。2002年9月,他成立了邦德咨询策划有限公司。自此,他不断地为个人、企业进行项目策划,在帮助别人找到成功业务模式的同时,也实现了5年成为安徽省级策划家、10年成为国家级策划家的事业目标。
张弘常说,侦察兵要比一般兵种更加自信。他自信每到一个大企业,每见到一位企业家,通过半小时的交流就能够把企业和企业家的情况基本看准,然后再把对方的短板、自己的建议和盘托出,选择适合的专家出谋划策。在他看来,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还远谈不上策划,只需要给他一些点子就行。当发现这家企业在运营当中遇到问题和挑战时,就要为其谋略,克服这些困难。而当这家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如同部队占领了一个制高点,企业的运营模式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升级,非常需要一位优秀的策划家准确地制定方案,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点子、谋略、策划,三个阶段相对独立,却又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形成了一门系统的、综合的、发展的科学。”张弘坚信,作为“策划界的侦察兵”,他的眼光不仅能看到产业的前景,更能远眺其对国家的贡献。“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国家级策划家的高度和格局。”
秉承“策划无定势”“最成功的策划是下一个”的理念,张弘正在筹建跨区域、跨行业的中国最大的民营智库“长江经济带智库”。“作为策划界的侦察兵,我渴望成为这个产业的排头兵!”张弘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