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因素。面对新一轮全球减税潮来袭,我国应理性审视自身的企业税收政策,切实将减税降费的各种利好惠及市场主体,又要避免一味跟风,而要通过加强法治,培育和引进高技能人才等多种方式,打出改善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2.这次国务院提出的三方面改革举措,体现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更加均衡合理的分担机制、稳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的原则,最直接的效应是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缓解财政运行困难,从改革全局看则是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迈出了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的重要一步。
3.建立防范和惩治统计弄虚作假的问责制,时间紧迫,必须下大力气去做。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而转型成败的关键,除了创新发展之外,也与构建严密的制度约束有很大关系。以此次统计修法为契机,依法治理各种统计造假行为,必将为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4.经济学不仅是研究提高市场效率的学问,还应该是研究市场公平机制、让全人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学问。这在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中显示出了越来越明显的倾向,体现了这一奖项的科学理性和责任担当。今年三位研究贫困问题的经济学家获得诺奖,再次彰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在做出的努力——经济学不是冷冰冰“唯利是图”的学问,而是可以充满人本情怀和人性温暖的“大众之学”。
5.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制造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利于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共享经济生态链,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不断打造新增长点、新动能。
6.“新型学徒制度”也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其重要的创新点在于“以需定供”“订单式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指导,两者结合可以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也能最大化解决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