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超载应效仿“酒驾入刑”

作者: ■李富永

    无论是餐馆爆炸导致9死10伤,还是几天前超载货车压垮桥梁造成3死5伤,近日接连发生在无锡的两起安全事故即便是偶然叠加,但发生的根源都存在着必然。
    先说超载货车压垮桥梁事故,再次将公路超载痼疾暴露于公众视野。之所以说是痼疾,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治理了,但一直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货运行业由于进入门槛很低,只要能买来一台卡车就能进入到这个市场,即便是企业化,只要挂靠一个注册了的公司就了事。不仅资产门槛低,从业人员的门槛更低,“会”开车就行,缺少文明行车培训和考核。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阶梯状的市场结构:司机比车多、车又比货多,所以不仅货源竞争十分激烈,导致运费压得比较低,而且压价机制如同击鼓传花,最终层层传导全部落到司机身上;而司机为了多赚点钱,往往不惜冒险超载。他怎么就不知道超载危险?完全是在拿命赌博。
    公路货运市场机制先天失灵,但政府管理偏偏又短腿,历来的治理肤皮潦草一阵风,始终未能从深层上触及灵魂。往往是出事故以后雷厉风行整治,风声过后就偃旗息鼓。跳出公路看全社会,安全管理也总是哪个领域出事故,就在哪个领域树立“前车之鉴”,其他领域则似乎毫不相干。于是同在一个省内的响水化工厂大爆炸,警惕的冲击波到不了公路行业;前年的昆山粉尘爆炸,也没有成为今天无锡燃气爆炸餐馆“举一反三”的殷鉴。
    货车超载为患频仍,但发生在经济发达的苏南重镇无锡,则展露出中国经济急待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现状之一角。据统计,在全国约40万家公路货运企业中,仅江苏一省就拥有大约8万家左右,比重之高竟然达到全国五分之一。这说明什么?说明江苏的经济也难免是运输量大的产业占主导地位。运输量大的产业,其特点原料和产品都是体积大、重量大,因此运输量也大。相反,如果主导产业是生产芯片、半导体、精密仪表,高新技术服务等,甚至是苏州刺绣,等等,无论原料或者产品,其运输量就很小,但产值和增加值却很高。江苏的经济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不论产值是否达到全国五分之一的比重,根据货运该占全国五分之一这个数据,都能说明江苏的产业结构不会是美国的硅谷那样,而是属于运输量高的类型。江苏比重越大,越意味着这里的货物运量也非常大,意味着单位道路承载的车流量和货物流量高更高,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对道路运输管理不到位、不提高,超载、重载现象也必然如影随形。压垮钢筋水泥桥梁的情景,也最有可能发生在这里。
    道路超载虽然是产业结构不理想的结果,但并不等于政府治理的无可奈何。大家已经看到了,仅仅在早几年前,酒驾行为造成的血肉横飞惨状,如今已经大大减少了。这归功于“酒驾入刑”制度的落实。超载现象其实是一类性质,超载固然是司机为生计的无奈,但其赌博行为在危害自己的同时对社会也危害极大,其结果是将个人的错误的巨大代价强加到无辜的他人、推向和延伸到全社会。超载司机既是受害者,但也是加害者。因此必须从刑法上寻找治理之策。
    治理公路超载要是这样,其他领域其实何尝不可。餐馆燃气爆炸,一定有违背安全操作规章的地方。现在餐馆大多是家庭企业,这可是自己的产业,都不顾不怕,说明安全管理已经与企业所有制无关了,而是完全的意识问题。既然这样,那就少不得安全监管强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