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重塑制造业竞争力
作者:
■兴恋
近日,中国质量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质协”)官方公示2019年全国质量标杆名单,其中,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的“大数据+智能制造质量管控技术实施经验”获列入其中,“大数据+智能制造”质量管控技术让该公司的生产及设备更加柔性化、人性化的同时,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质量标杆是指工业企业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工程技术、开展质量管理创新活动,以提高质量水平、提升经营绩效的最佳实践。2019年“全国质量标杆”遴选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提报材料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具有示范性的46家企业“质量标杆”经验进行公示。据介绍,今年中国质协计划与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拟举办4期全国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组织200家以上中小企业参与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标杆经验分享等形式,宣传推广质量标杆单位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经验,引导更多组织“学标杆、做标杆、超标杆”。同时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专题报道质量标杆典型案例,组织宣传质量标杆的经验,进一步扩大质量标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质量管理是生命线,对药企的意义尤其如此。它既意味着行业道德上的一种自律,也表现出责任担当上的一种情怀,更蕴含了企业管理上的一种智慧。贵州因“大数据”而享誉世界,而位居“中国数谷”贵阳的贵州汉方药业,也乘着大数据的东风让生产管理、质量管控更加智慧起来。
推进智能制造,必须以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基础。在生产活动各环节,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内外资源“云”共享以及生产企业(车间)的数字化、自动化、无人化,特别是利用生产、消费、服务等应用场景改造传统模式,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与传统主要依靠线下交互的市场模式不同,智能制造要通过应用场景创设,很大程度上实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虚拟化,从而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推进新兴动力的培育与利用。
紧跟《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贵州汉方药业于2013年投资建设了大数据+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从硬件、软件上规划,实施“传统中药制剂大数据+智能制造”战略。搭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搭建企业级互联网生产质量销售管理平台,集药品智能生产、设备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整合、存储、计算、分析、数据安全等为一体的企业大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协同各车间、各部门进行药品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的大数据分析,以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公司已开发了中药提取自动控制系统,药品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及生产过程设备数据实时采集系统,通过这些系统软件、实时采集生产过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现了中药制剂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生产及分析,颠覆了传统的人工密集劳动型生产模式,并能有效控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汉方药业的“大数据+智能制造”质量管控技术,主要通过系统软件进行药品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自动采集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数据、设备数据、检验数据,进行大数据汇总分析,找出影响药品生产质量的关键工段、关键生产设备及工艺参数,从而有目的的对生产设备参数、工艺参数、检验方法等进行调整、优化,用数据决策,加强关键工段的质量监控,最终提高药品质量,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有效性、安全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智能制造已成为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由之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都产生了新的深刻影响。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制造业也在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中不断转型升级,迅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向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大数据+传统药业”为汉方药业带来的变化,不仅在于增了效,更在于提了质,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实施智能制造项目以来,汉方药业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产能提升10%,产品合格率从89%提高到96%。智能生产让汉方药业得以把更多资金和人力投入研发中。如今,汉方药业已拥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洗剂、合剂、气雾剂、搽剂8个剂型,81个批准文号,其中独家品种20个,专利品种6个,独家苗药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