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龙头带动 优化环境

福建民营经济由大变强

作者: ■徐志南本报记者俞凤琼

    说起民营经济,福建人很自豪:全省70%的GDP、7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80%的就业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
    说起民营经济,福建人很低调:“三分天下有其二”,福建长期是民营经济“大省”,离“强省”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福建决心改变。今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推动福建由民营经济大省向民营经济强省转变。
    由大变强,难度不小。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贵明说:“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省工商联发布的2018福建民企百强中,第二产业有64家。从发展情况看,福建民营企业具有强劲的发展活力、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传统产业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人才比较缺乏。”
    爱拼敢赢的福建人将如何推动民营经济由大向强转变?
    创新引领
    传统产业“智造”转型
走进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产品包装车间,5条全自动包装线开足马力,车间内只有几名技术人员。不仅是包装车间,公司已把自动化生产线延伸到上游生产车间。“我们有20条生产线,之前需要267名工人,自动化操作后,只要135人。”总经理助理江秀明说。
    在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像百宏聚纤这样通过技术革新,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的民营企业还有很多。泉州市委书记康涛介绍,自2013年以来,全市已有超50%的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应用。6年来,共推广工业机器人近9000台,建成数字化生产线近700条。
    泉州只是一个缩影。以纺织、鞋服、建材等为代表的福建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加速改造提升。去年共完成“机器换工”1.9万台套,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项目数量、获得补助资金均居全国前列。
    为加速企业创新步伐,福建多元赋能传统企业技术创新:依托省技改投资基金,实施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加大力度落实《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实施办法》,全省千家企业近200亿元研发投入获补助;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数字化转型……
    生产赋能、产品赋能、平台赋能,福建传统产业正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和出口基地地位稳固,石材工业产值、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纺织服装拥有泉州、长乐两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纤纱、棉混纺布、锦纶、维纶等产量全国第一。
    龙头带动
    新兴产业快马扬鞭
    说起新兴产业的发展成就,厦门市长庄稼汉颇为骄傲:“近几年,厦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26家,占全省总量的42.8%,工业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2%。”
    能端出新兴产业“饕餮盛宴”的,不只是厦门等沿海城市。在山区,新兴产业发展同样如火如荼。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娓娓道来:“三明出台支持氟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7条措施,依托翔丰华、厦钨新能源等龙头企业,抓好东萤化工等8个、总投资74.4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实现产值135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近年来,福建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最新变化,从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出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
    例如,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随着上汽、一汽、北汽等入驻福建开展产业项目合作,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福建新的优势产业,2018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
    又如,在发展石墨烯产业方面,全省已培育70多家有实力的石墨烯生产和应用企业,210多个项目正加快推进,有望在2025年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正成为福建民营经济由大变强的强大驱动。
    优化环境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人才、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两大因素。为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做大做强,福建强调要增强服务意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加减乘除”法,增强“由大变强”的内生动力。
    “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著名大学、国家级研究机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来榕工作,与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落地一年后给予硕士每人3万元、本科每人1.5万元人才奖励……”此前,福州印发《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八条措施的通知》,助力解决企业人才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是近年来民营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福建以扎实有效的举措破题,让民营企业收获更多获得感。
    在前不久举行的福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对接会上,福建银行业协会会长、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杨展鹏代表全省金融机构发布《福建金融业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宣言》,承诺从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等5个方面,实施民营企业服务工程,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此外,针对民营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福建还出台了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简化办事手续、降低办事成本,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懂民企、爱民企、帮民企”的良好氛围。
    福建民营经济由大变强,正踏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