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人才为何“招不来留不住”
作者:
■见习记者姜虹羽牛畅
刘女士家住北京朝阳区,孩子游泳时耳朵不慎进水,她直接在离家较近的民营儿童医院进行就诊。“他们服务挺好的,挂号也没有那么难。”在刘女士看来,民营医院为患者带来了便利,分流了公立医院就诊的压力。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的数据,2019年1-6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41.7亿人次,其中,民营医院2.7亿人次,同比提高8.5%。民营医院已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医院发展目前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人才难题是民营医院发展之路上最大的挑战之一。
《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民营医院数量已达20977个,相比2017年增加2218家。民营医院的大量增加对现有医生资源产生了较大压力,意味着与公立医院有了人才竞争。如何培养、引进、留住人才成为民营医院解决人才问题的首道难关。
天津北辰北门医院(以下称:北门医院)副院长王莉表示,目前民营医院人才梯队呈现“哑铃型”,聘到的医生多为退休后的老医务工作者或者新人,真正富有经验的医师很难引进。北京永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称:永林医院)院长赵永林也称,医生招聘难度较大,高素质医生招聘难度更大。不仅人才成本高,引进的人员工作能力也难以保证。
为解决人才难题,民营医院也积极探索从培养人才的方向去破解,但是大多效果并不太理想。
王莉介绍,北门医院与外地的三本专科院校建立了对接关系,定向招收医学生。但由于毕业生稳定性不够,医院要面对严峻的人才流失。“每年医院招收10个左右的医学生,最终只能留下2个左右。年轻人流失的原因基本集中在婚姻、父母养老、大城市高房价等方面。另外,用高薪聘来的多点执业专家许多持有短期心理,或是对民营医院的管理及文化不太适应,很难投入到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王莉介绍。
“永林医院也把自培作为人才引进的辅助渠道之一,”赵永林表示,“但是自培能力有限,主要针对一些中医技术,如推拿技术岗位。其它岗位因培养周期长,培养环境不太具备,很难由医院自己培养出业务素质高的医务人员。”为应对急需岗位需求,永林医院也会派出有一定专业基础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作中短期进修学习,但时间短,很难进行系统培训。“但送出培训是解决民营医院人才需求一种较好选择。”赵永林认为。
如何解决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呢?西安唐城医院董事长尉竞飞认为,平台和价值观很重要。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唐城医院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解决人才问题,一方面引进高精尖人才作为科室主任,一方面本院培养人才作为中坚力量。尉竞飞介绍:“我们鼓励入院规培的本科生带薪读研,每年还会组织十余名主治医师到名院进修一年,并且医院专门设置科研基金,用于员工参加学术活动和论文发表。从2008年到2019年,唐城医院执业医师通过率从30%提高至80%。”
“你想要什么设备我就引进什么设备,平台我来搭,戏你来唱。”尉竞飞经常对引进的人才这样说。她认为,有了梧桐树才能吸引来金凤凰,关键要靠团队温暖人、以企业文化感染人、用待遇留人。
“民营医院数量多但是上规模的少,质量良莠不齐。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发展困境。一些学生毕业后可能先到民营医院工作,有机会又跳槽到公立医院,总体来说还是很缺人才。”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方家华表示,医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职业,一位医生的培养周期需要八到十年,周期长可能导致人才供给不足,并且医生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就使得年轻人择业时很看重就业单位提供的成长平台。
方家华认为,民营医院若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首先要做到行业自律,严格遵守执业医师法,杜绝违规行为。然后再发挥民营医院优势,用更加优越的条件来吸引人才,比如说提供满意的薪酬待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