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站好每一个岗”
扬州江顺港务公司总经理赵祥和以行动彰显退役军人的人生价值
作者:
■秦卫
“作为一名退役的海军航空兵,我为国家的海航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家,我们要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一身正气,有奉献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珍爱自身社会形象,做一个爱国敬业、守法经营的民营经济人士。”扬州江顺港口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江顺港务公司)总经理赵祥和说。
前不久,江顺港口服务公司消防拖轮再立大功。据悉,事发当天有一艘由芜湖出发开往南通的大型货轮,在临时停靠在江苏仪征的扬子船厂码头附近修整时,因为维修中的作业不慎,造成冲天大火。扬子船厂的员工发现船上冒烟后报警,扬州海事局仪征海事处接到火情报警后,紧急指令江顺港务公司前往救火。赵祥和立即通知“江顺7号”拖轮船长缪春金迅速赶到现场,距离事发现场8公里的缪春金以最快的速度在10分钟内将带有水上消防功能的拖轮“江顺7号”开到现场,并立即开展水上消防救援工作。不到10分钟,船上最大的火苗就被扑压下去。稍后不久,陆地上的消防车和专业消防船也相继赶到,一起展开了共同灭火的水上救援。
由于扬州海事局仪征海事处海巡艇的得力指挥、江顺港务公司的快速反应及针对这场火情的及时救援,前后仅用了1个小时左右,大火全部被扑灭。事发现场的人员说,如果不是海事部门指挥得力、“江顺7号”能在第一时间及时赶到,这次的损失就会更大了,在此次的抢险救援中,充分发挥了拖轮消防的作用。赵祥和欣慰地说:“见到这次救火成功,即使对消防设施投入的资金再大,也是值得的。”
谈及为何要在拖轮上花巨资安装消防设备,赵祥和介绍,江顺港务公司前身源于扬州海事局三产公司改制,当时在没人愿意接手的情况下,作为退役军人的赵祥和签下了二次创业的“军令状”,从一个即将退休的海事干部,变身为改制公司的创业者。刚创业时,江顺港务公司只有一艘几乎报废、船龄30年的老旧拖轮,他冒险向银行和亲友共借债180万元,开启了艰难创业的第一步。当时,整个扬州港没有消防拖轮,一旦水上发生火情,只能通知消防车开到码头,再由汽渡运到火灾现场灭火。这样不仅耽误灭火时机,还不安全。“有一次,一艘离港不远的货轮失火,还没等消防车开到码头,整艘货轮已被大火烧毁。亲眼看到的这一幕,让我痛心不已。”为了保证港口的安全,赵祥和立即决定在新造拖轮上增加对外消防设施,前后共耗资540万元,为5条拖轮配置了对外消防设施;从而填补了扬州港没有消防船的空白,为港口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年来,江顺港务公司为扬州港及来往的船只保驾护航,保持零事故零投诉,没有出现任何险情和意外。军人出身的赵祥和,保持了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把江顺港务公司打造成运营有序、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团队。目前,江顺港务公司拥有一类船长20名,具有丰富指挥经验、熟悉扬州辖区内各船厂、码头及周边地理环境与水文的指挥船长4名。他们从事指挥船舶下水、出坞、拖带作业多年,从未出现过指挥失误,已成为行业口碑一流的专业人才。
江顺港务公司总共拥有5条具有消防功能的拖轮,已在扬州国家海事局备案,随时可以接受海事部门指挥抢险救灾。江顺港务公司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从来不收取任何一方的费用,这些年来,他们配合海事部门做的抢险救灾全都是免费救援,即使有可能因此耽误业务,也在所不惜。
作为扬州地区唯一一家具备消防功能的拖轮公司,江顺港务公司多次担负起港口救援抢险工作。2015年,因被狂风暴雨刮断船缆,仪征水域的两条巨轮失去控制,向长江航道下游急速漂行,若不及时控制就有可能撞上润扬大桥桥墩,造成重大事故。也是江顺港务公司积极出手救援,避免了一次事故。
赵祥和有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他的无私奉献和他的军人出身是分不开的。赵祥和表示:“作为一个二次创业的退役军人,我既是党员,又是军人出身,军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是我前行的动力。而党和部队培养我多年,虽然我现已退役,但退役决不能褪色。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时,我们不仅要发展壮大自己,还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回报社会,为国家站好每一个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