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能力彰显基层商会实力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商会发展纪实

作者: ■徐素琼本报记者马蕊

    “小商会发挥大作用,祥云县刘厂镇商会会员企业带领1.8004万名社员致富奔小康。”这是外界对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商会历经多年商会发展实践的评价。
    据悉,该商会数年如一日积极创新经济服务方式,引导会员企业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承接政府或国有企业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动会员企业创新发展,为会员提供高效、周到、精致的服务和增收渠道,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赢增收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了商会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
    立足市场延伸服务手臂
    祥云县具有70多年烤烟种植历史,烤烟生产是该县财政增效、烟农增收、助推脱贫的传统支柱产业,烤烟生产在祥云县域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该县烤烟生产维持在8万亩、23万担左右的种植规模。2010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主动承接了县烟草公司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六项专业化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烟农合作社成为全县烤烟生产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多年以来,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创新发展,帮助会员企业立足区域优势产业、打造平台化整合发展,一直是祥云县刘厂镇商会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如今,该商会会员企业已经在商会的引导下,取得了创新平台化整合发展、强化创新服务能力的喜人成果。在众多会员企业中,成立于2010年4月的祥云县城川烟农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示范社”。该合作社发展至今核心社员有57人,经营管理人员22人,烟农社员1.8004万人,服务面积8.24万亩。年度烟农收入约3.5亿元、县财税收入7000万元左右。
创新服务打造产业发展引擎
    “因为拥有商会平台资源和思维,所以在做强做精产业发展上,我们始终突出了专、精、深的思维,多年以来,在商会的引领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关键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成为了引领当地主流产业发展的‘发动机’。”祥云县城川烟农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历经多年的发展,该合作社已经探索出了服务相关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
    为降低烟农交售烟叶成本,通过多年努力,合作社以节约成本、方便烟农、质量把控、提高效率、规范秩序、资金安全、交通安全等为出发点,探索、创新出了一套全新的“集中分级,统一运输,代表交售”的服务模式。2015年以来通过散叶收购模式,每亩为烟农节约售烟成本200余元,祥云县8.1万亩合计降本1757.7万元。此收购模式目前已向全国推广。
    在依托主业固根本、科技发展促增收方面,该商会立足土地资源,合作社积极探索、带头示范、加强引导,科学组织多元化促增收,特别是在开展以烟为主、与烟关联、烟豆互补的烤烟套种秋豌豆产业上,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实行“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推动烤烟大田套种秋豌豆新生产业的形成。带动烟农在非烟季节,利用烟秆和基础设施种植长寿仁豌豆、甜豆、南非豆、珍宝豆。实现了在保障基本烟田稳定、抓好烟叶生产的同时,同步推进多元产业发展,形成以烟为主、产业协同、互补发展的双基地格局,打造出高效的烟区产业综合体的优势。目前,豌豆全州推广种植面积10万亩,带动烟农增收6个亿。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闲置设施利用率,拓展烟农增收新渠道,开辟烟农增收新产业。该合作社利用闲置的松梅烤烟育苗大棚建设打造了烟农增收产业孵化园。引入科研单位共同合作,深度挖掘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四高”标准,孵化出了云药、云花、云果、云菌、云蔬等5个系列16类产业共35个品种。以松梅孵化园为基地平台,以烟农和合作社为载体,积极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集聚产业链发展创新资源和要素,强化产业孵化和技术孵化,推进技术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应用。
    通过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培训指导、信息搜集、合作对接、产业发展反馈和资本运作等方式,在适宜的区域推广种植具有竞争优势的烟农增收新产品,形成了点状辐射、逐群推广,连片经营、规模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在大理州推广种植云药560亩、云花600亩、云菌100亩、云蔬1000亩、云果1500亩,共带动烟农增收3400万元。
    另外,在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对加工、冷藏、仓储、运输需求的不断加大,为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而构建烟农增收融合园。合作社利用闲置设施资源,与涉农企业合作经营,通过冷链物流、农产品烘烤加工、果蔬分拣三个功能,形成“三产服务一产,一产提升价值,连接二产,带动三产”,通过三产服务,实施产业融合,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农产品销售价格低廉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全力提升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扩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烟农增收、合作社创收,最终实现稳定基本烟区、稳定种烟产业的目标。
    科技引领推动产业融合
    在以科技创新引领、创办实体企业方面,经过烟草公司的指引和帮助,2016年该合作社抢抓机遇,克服发展瓶颈,在祥云县刘厂镇投资建设了“大理州烟农增收工业园”,投入2562万元,建设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有机肥原料(桑条粉)加工厂、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和农副食品加工厂,拓展增收产业链,促进绿色烟草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立足第一产业,以田园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乡村振兴为主要目的,以合作社为平台拓展增收产业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模式。并创办了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厂、创办祥云管盛肥业有限公司、有机肥原料桑条粉加工厂、生物质燃料加工厂等。
    工业园立足于当地丰富的农、林工业废弃物资源,全面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绿色高效生产基地,深入推动资源循环加工利用后产品增值,因地制宜推进二产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以二产服务一产、连接三产、带动三产为原则,达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形成相互紧密关联、高度依存带动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废弃物循环利用为着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利用科技发展成果、助力脱贫攻坚方面,2017-2019年该合作社及创办的实体企业与米甸镇香么所村农惠合作社结成“产金互助”帮扶对子,挂钩联系建档立卡户63户。通过三年来开展的“产金互助”,为该村63户建档立卡户倾斜务工岗位,年度工时3000多个,3年共支付务工报酬66.15万元,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年。
    据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合作社将一如既往,通过减工降本、带动劳动就业、“产金互助”和盈余分配等多个方面普惠烟农。让烟农实实在在享受“促农增收”开展项目所带来的红利。使合作社开展的各项增收项目,真正服从服务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局,继续以科技引领促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烟农增收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