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QFII和RQFII象征意义更大

作者: ■钟晶

    中国外汇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金融开放进入了下半场。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的限制,并同步取消了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QFII制度自2002年出台以来,机构数量和投资额度不断增加,截至今年8月末,目前已经有292家,共获得1114亿美元的额度;RQFII制度自2011年推出后,目前有222家,共获得了6933亿元人民币的额度。总体上看,QFII和RQFII是渐进式改革的临时性制度安排,是国外资金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调节阀”,在外资流量逐渐加大的同时,避免了“大进大出”,保持了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平稳,为金融开放稳步推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金融全球化不可逆转,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离不开外资的参与。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不仅可以给金融市场提供资金供给,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改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结构。比如,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参与者中个人投资者较多,大都是短期资金,交易非常频繁,在交易额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这些“快钱”不利于股票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发挥作用,而成熟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主体则主要是机构。通过引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提高机构比例,引进更多“耐心的钱”“聪明的钱”,培养市场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习惯,让股市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目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中所占比重偏低,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持有A股市值不到7000亿元,仅仅占到流通市值的1.5%,在整个证券市场中作用微乎其微,难以发挥其长期资金的优势。
    放开QFII和RQFII投资额度,不是一时之策,而是长远之计。我国贸易项下已经实现了自由可兑换,资本项下自由可兑换也在稳步推进,取消QFII和RQFII额度限制,是资本开放的实质性举措。从当前的外资流入看,截至8月底,QFII获批投资额度只占到总投资额度的37%,RQFII获批投资额度也只占到总额度的35%,额度还远未达到。可以看出,QFII和RQFII的额度完全满足了外资流入的规模,全面放开投资限制并非由于外资的额度不够用,改革并非是基于短期的权衡,更多的则是基于长远的考虑。一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际主流指数如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将中国纳入其中,境外的投资者尤其是一些挂钩指数的基金,这些机构对中国资产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自从中国债券今年4月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以来,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跃升了14%。这是一个长期趋势;二是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取消,稳定了市场预期,在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经贸摩擦的情况下,显示了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决心,有利于稳定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信心,以金融开放来缓冲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三是全面放开不仅在额度上,而且在审批程序上也在松绑,外管局正在着手修订取消投资额度限制相关配套法规,简化审批程序,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将更为便利。
    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的深度和广度将会扩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目前正处在价值低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金融放开后外商投资额度的交易成本将会大大下降,实际投资回报率将会提高,外资进入中国的规模将会扩大,9月份净买入额已经超过300亿元,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将会带来较大的利好。另一方面,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的资产组合配置将会出现调整,由于美国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债券尤其是国债的收益率较低,而中国债券提供了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无疑将吸引美国的金融机构加大债券的配置。截至7月底,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配置超过了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四分之一。随着QFII和RQFII投资渠道放开,境外机构投资者将会更多地开展股指期货、外汇套期保值等衍生品交易,资产配置将更加多元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也将是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