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拉动要靠优化消费结构

作者: ■李富永

    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指出,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8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60.1%,消费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不断提高。
    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更多依靠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是当下中国经济转换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之一。内需包括生活需求和生产需求,具体到目前,国内居民的生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所以重视和适应国内居民需求极其变化,在供给侧提供适销对路商品和服务,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消费既然是经济活动的目的,那么消费的内容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就有决定作用。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获取理想的GDP规模和速度,是不是任何消费需求都是合理的、都要鼓励?笔者的看法是未必。
    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一些消费行为虽然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追求,但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看意义不大、甚至抵牾。比如烟草行业,利润固然很大,而且目前许多女性也抽烟,但这意味着病人势必增多和更大规模的医药费支出;医药费规模的增大,最终会表现为制药企业收入的扩大,是标准的经济增长的表现。但我们果真需要这样的“增长”吗?
    再如染发。中国人种原本是黑头发,这本是自然现象,无所谓好与不好,但非要将其染黄,固然能产生服务业的产值,但染发技术再高,对我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也不会有什么贡献。
    往更大方面看,如果说仅仅为了GDP的增长速度,那国家就不该对房地产市场降温。不是要提高城镇化率吗?没有房子城镇怎能扩大?不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吗?住房可是最大的生活需求呀!
    不错,经济活动的确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了让居民有消费对象。但消费需要有支付能力,要有足够的收入;而收入的提高还需要从经济发展中获取。在一个国际竞争力不高、诸多产业都处于价值链末端、高价值产品和技术倚赖进口的经济体中,劳动者获得的收入也不可能高。如果任由那些无助于生产能力提高的消费不断扩大规模、挤占科技进步的空间,最终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这样的结果不乏其例。比如17、18世纪的法国,由于将资源过分消耗在香水、香槟酒、美食、化妆品等奢侈品行业,结果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在与英国的竞争中全面落伍。
    当前,国内消费进入升级换代阶段,这对供给侧提出了新的要求。供给侧固然要适应这个变化,但消费内涵的演化对供给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也要仔细分析研究,要让消费行为成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引导作用的风向标,居民的理性消费很重要。全社会应该思考如何抑制那些那些浪费性、奢侈性消费,鼓励理性、健康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