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试点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

作者: 【江南记者胡嘉莉深圳报道】
    为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适老化建设、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加快推进长者助餐服务、扩大高龄老人津贴发放范围、加强困难老人关爱服务等方面,深圳将出台一系列措施,率先实施改革试点。同时,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并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版)》,以推动普惠养老服务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按约定承担公益,深入开展城企合作。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企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
    《实施方案》还提出要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力争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的目标。其中,“三提升”指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两下降”指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一满意”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在建设内容方面,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社区、医养、学习、旅居”四类项目。
    事实上,在2016年9月,深圳市民政局就与福田区人民政府在慈展会上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圳市福田将发挥中心区的资源优势,建立“互联网”智能养老服务平台,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同时,为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与深圳市老年人口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圳市民政局将在福田区先行改革并试验。
    据了解,福田区将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中引进PPP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养老项目。同时,福田还将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推广医养结合服务,建设“互联网”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医疗、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精准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