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被开出100张罚单,被罚金额超1000万,上海市对非法网约车的打击,让滴滴“外省注册、本市接单”的做法曝光。
近日,滴滴对此回应,针对该情形,已向上海市交委作出书面解释,实为黄牛、黑产非法操作,滴滴已在第一时间按照要求向交委提交了通过该途径注册进来的人车清册。滴滴出行还宣布将定期对外公示有恶意行为的用户,包括27名司机和36名乘客,主要涉及乘客的虚假投诉和司机的诱导取消等问题。
滴滴表示,平台将推出司机对于乘客的评价机制,在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领域建立健全的身份认证、双向评价、信用管理等机制,规范平台司机与乘客双方的行为。
近几年来,网约车服务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3.30亿,较2017年底增加4337万,增长率为15.1%。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3.33亿,增长率为40.9%,用户使用比例由30.6%提升至40.2%。
越来越多的企业觊觎这场盛宴,新竞争者入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截至2018年10月,已有10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获得经营许可。与此同时,背靠互联网巨头的携程、高德、美团等也跨界布局网约车市场,而具有天然优势的传统车企吉利、东风汽车等企业也带着补贴高调入局。
业内人士认为,网约车市场已经从单纯的“拼价格”,向“拼服务、拼安全”过渡,对于曾在安全问题上跌倒过两次的滴滴而言,应当放缓脚步,在业务、平台安全体系上不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