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大米:依托净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品牌

作者: 【记者张文燕兴安盟报道】
    近年来,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已进入发展黄金期,驶入快车道。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规模总量稳步增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各类品牌也竞相进行市场角逐。今年7月份,内蒙古兴安盟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被授予此项殊荣的地区。该称号的获得,对“兴安盟大米”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起到了有力地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推动“兴安盟大米”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地处北纬46°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素有“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的美誉。绝佳的气候条件、肥沃的黑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造就了兴安盟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条件。近年来,在兴安盟政府的引导下,农户、合作社与多家公司展开合作,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委托合作社,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按照严格的种植标准,指导和管理小农户种植水稻,然后再高价回收验收合格的稻谷,统一加工为大米。这种三方合作让水稻种植技术越发科学高效,草原大米品质越发香甜、价格持续走高,农民的钱包也鼓了起来。
    得益于对大米品质的不懈追求,如今的“兴安盟大米”已热销北上广深等地。“我们已经有了一批以营养健康为追求的固定客户群体,在高端大米市场的销量不断提高。”
    2018年,兴安盟大米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达11.27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规模以上大米生产企业已有14家,完成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38.2%。
    “我们要进一步挖掘米粒里面的大文章,在扩大种植规模、创新农旅结合、加强育种研发等方面不断加强投入,丰富和延长稻米产业链条,提高大米的附加值,让兴安盟大米成为推动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财富米’。”兴安盟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兴安盟将以“兴安盟大米”品牌打造为突破口,推动全盟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通往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通过构建品牌化的行业格局,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已成为很多地区的共识。记者了解到,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主办的“乡村振兴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就专注于传播品牌理念、弘扬品牌文化、宣介品牌经验,以帮助各地培育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活动目前已走过20多个省、市、区。
    8月30日,当地政府邀请“乡村振兴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就走进兴安盟。活动中,农业品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纷纷为“兴安盟大米”品牌建设献言建策,建议为推动整个兴安盟稻米行业的稳步发展,要深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品牌产业化水平;要大力推广创新成果,提升品牌科技含量;要着力挖掘优质资源,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兴安盟拥有‘净水、净土、净心、净空气’,要用好天赋资源,不断提高兴安盟‘净米’的市场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化水平,打造本区域稻米品牌。通过塑造品牌,进而全面促进农民致富、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据统计,“兴安盟大米”用标企业31家,2018年销售收入18.79亿元,同比增长33%;2019年上半年,31家用标企业销售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9.1%。“兴安盟大米”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让如今的兴安盟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水稻产区,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也落户于此。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的“兴安盟大米”,不仅成为“2018年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也成为服务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的指定用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