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猪肉价格上涨不必过度紧张
作者:
■何翠云
日前,广西南宁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南宁市猪肉价格临时干预最高限价通知书》,称今年9月1日-10日,南宁市青秀区麻村农贸市场、华园农贸市场等多个农贸市场的猪肉价格临时干预,最高限价需按规定执行。此前的8月27日,福建尤溪县人民政府官网消息称,决定在中秋国庆期间启动平价商店运行机制,按照规定,国庆期间平价猪肉销售品种价格应当低于市场平均价的15%,所有的平价猪肉都实行限售限购措施,如居民购买每人每次限购两个品种以内,单品限购2斤。
对猪肉采取临时限价、限售、限购等措施,可见目前猪肉市场并不乐观。最直接原因还在于近期猪肉供应趋紧、价格持续上涨。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周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4.59元,涨幅为8.9%,据悉,这也是猪肉批发价格连续第13周上涨。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猪肉从6月初的每公斤不到20元上涨到30元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65%。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猪肉价格上涨较快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也有观点认为,前期非洲猪瘟影响与猪生产周期效应叠加,加剧了猪肉价格上涨。猪生产周期,即猪肉价格下降,加上一些养殖户退出,导致猪肉供应减少,价格随之上涨。笔者认为,猪生产周期影响猪肉供应,只是因素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小型农户养殖的退出,也是猪肉市场供应减少的因素之一。
猪肉作为大宗农产品,在我国占肉类消费的60%以上,其价格波动必然引发众多关注。如猪肉价格上涨具有连锁效应,带动与猪肉相关的饮食与食品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波及物价普遍上涨。猪肉一方面影响物价,另一方面事关民生消费,不得不引发民众关注。
8月3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群众吃肉问题。据了解,为了控制猪肉上涨影响普通居民日常生活,截至目前已有南宁、海口、江西、广东、江苏、四川等近10个省(市、县)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限价、补贴、投放储备冻猪肉等多种措施。
交通运输部近日也发通知,从2019年9月1日起,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绿色通道”政策;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商务部近日也表示,将适时投放储备猪肉,继续鼓励扩大猪肉的进口。
9月4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切实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2019年中央财政适当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据了解,多家相关养殖企业也准备继续投资扩大养猪生产规模。
尽管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谓引发各种连锁效应,但笔者认为,尽管非洲猪瘟造成了国内养猪行业的剧烈去产能行为,但随着产能产能不断出清、疫情压制,猪肉价格的边际效应也将不断减弱,因此,对于近期的猪肉价格上涨不必过度紧张。
猪肉作为肉食的一种,具有可代替性,猪肉价格上涨,自然消费的人会减少,因此,应对猪肉价格上涨,居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猪生产具有周期性,那么猪肉价格涨跌也必然具有周期性。只不过,本次非洲猪瘟加剧了猪肉价格的周期性而已,而猪肉限价、限售限购也会是短期之举。于我国市场而言,加强疫情管理与防御,提升整个养猪产业生产的安全与效率,才是关键。
此外,从饮食健康角度而言,笔者倒认为其价格上涨并非是坏事。众所周知,猪肉作为餐桌上主要的动物性食品,其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颇高。由肉价上涨进而思索改善饮食结构,或许也是一种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