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培育与商会建设双向发力

海安打造千亿级化纤产业基地

作者: ■吕建华顾延铁陆晓静

    “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个产业园区、一个行业商会、一个培育部门”,这是江苏省海安市商会经济10多年的经验总结,也是海安行业商会工作的品牌亮点,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与海安化纤产业培育部门——海安市税务局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多年来,该商会与培育部门紧盯海安市委、市政府“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按照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品牌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千亿级化纤产业基地,使海安化纤板块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实现了“商会助推产业发展,集群培育带动商会建设”。
搭建税企心桥让服务更到“家”
    党建领航,加强税企共建。2015年9月,海安化纤业总商会在海安率先成立了商会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并且与培育办共同建立了“双建双促”党建联系点,全面构建“党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动、党建载体互融、税企携手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该商会党总支部定期开展党员活动日,先后邀请南京大学、海安市委宣讲团的专家教授开展十九大精神解读、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题报告讲座,不断提升商会会员特别是党员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借助集群培育办的职能优势,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商会网站、内刊、会员微信群,传达各级涉企政策文件,交流生产经营经验教训,增强会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为进一步做强做优海安的化纤产业品牌,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与培育办共同成立了加快化纤行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培育办主任任组长,培育办副主任及商会会长任副组长,领导组成员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亲自抓研究、抓落实,多次组织对全市化纤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并组织有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板块培育部门结合工作职能,主动开展“千名税干进万企,减税降费送春风”专题走帮服活动,积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减税降费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走访调研和问需问效,为企业提供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有效增强了商会的凝聚力。
    双重服务,提升满意指数。邀请海安市相关部门为会员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宣传海安市政府关于扶持企业的若干政策,同时积极协助会员企业兑现落实政策红利,先后帮助全市近70家企业享受市政府关于设备投入的奖励。税务局作为产业集群培育部门,认真履行培育办的职能,从机关到基层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服务承诺制,用快捷、便利、高效的税收服务,为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宜。持续更新“全程网上办”清单,去年实现65个涉税事项网上一次办、200余项涉税业务网上办,推行纳税人办税“容缺制”、纳税申报“提醒纠错制”等。
助推产业升级让发展更有“劲”
    实行长效监管,树立榜样示范。海安市化纤产业培育办主导,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协同,共同组建行业纤检所,提升产品质量检测水平,加大对产品专项检查的频率,及时向企业反馈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推动产品提档升级,推动骨干型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支持企业在中高端锦纶领域深耕细作。目前,文凤化纤集团名列中国化纤锦纶企业前5强,是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单位,其产品尼龙6民用长丝生产总量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五。中山合纤公司与大连合成纤维研究院共同建立了江苏尼龙长丝研发生产基地,开发出功能型环保生态锦纶竹炭纤维、云母冰凉纤维、抗菌纤维等功能性材料,实现批量生产,进一步完善了海安市化纤行业产品结构。
    强化产业招商,实施补链强企。海安化纤总商会与培育办密切协作,多次赴苏州、常熟、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推介,共同组织产业招商,近年来,共组织点对点推介交流活动200多次,落户50亿元项目2个,落户10亿元项目13个,收集有价值的招商信息50多个。积极开展国(央)企、军民融合对接交流,强化国企央企军企合作,抓好海安市委、市政府“5123大企业培育”壮大计划的落实,强化重点培育,在积极引导全行业转型升级培育百亿企业集团的同时,做好新开工项目,企业技改项目及行业单打冠军的建设工作。
    引进先进理念,打造专家团队。由海安市化纤产业培育办牵头,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邀请中国纺织联合会、中国化纤协会、东华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苏州大学等单位20名专家顾问组成了海安化纤产业咨询组,定期研讨海安锦纶宏观发展动态和趋势,为企业问诊、为行业把脉,指导海安锦纶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推动海安化纤“十三五”产业规划的落实。
强化职能发挥让管理更到“位”
    加强税务管理,促进公平竞争。根据海安市化纤行业发展要求,海安市化纤产业培育办在征求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规行约,对化纤行业划分责任区,实行专人专户管理,建立户管档案,定期进行巡查。并对税务干部落实税收政策情况和征收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定期向会员企业征集在服务和管理中的建议,并进行反馈,加强税务管理,有效促进了全市化纤行业的健康发展。
    规范税务检查,开展人性化执法。海安市税务局作为化纤产业培育部门,同时也是税务征管和执法单位,从为会员减负的角度出发,除举报案件和上级安排的专项检查外,每年对全市化纤行业会员企业年度检查不超过一次,对A级纳税信誉企业,两年内不予纳税检查。同时,本着“多服务、重扶持、少干预”的原则,做到不该查的不查、不该管的不管、不该收的不收,对非恶意违规的纳税人,尽量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能不处罚的,坚决不处罚,必须罚款的,按最低标准处理,以人性化的执法,促进海安市化纤行业的经济发展。
    促进诚信从业,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加强对商会会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主动纳税意识。继续严厉打击开假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和虚假申报等偷逃税违法行为,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对于涉嫌犯罪的,坚决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努力保持税收公平,建立和维护有利于化纤行业有序竞争和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去年,海安市化纤企业206家,实现销售额217亿元,同比增长35.50%。立足部门职能,引进化纤项目13个,外来投资金额达1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