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五大淮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活力

作者: ■张志勇

    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深入实施以“优秀淮商、诚信淮商、实力淮商、智慧淮商、光彩淮商”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淮商”建设,创新服务,强化举措,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活力,助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优秀淮商。按照“政治上有方向、发展上有本领、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四有”要求,组织开展以“不忘初心跟党走、淮商崛起立新功”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举办报告会、交流研讨会10余场次,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明方向、勇担当。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企业家在创新理念模式上下功夫,在提升发展质效上求突破,争做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和先行军。认真贯彻中央25号文件精神,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开展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打造实力淮商。实施“现代淮商”企业名家工程,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一带一路”战略,以重大战略引领企业发展。持续推进“千企走访大调研”活动,创新建立市委主要领导联系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引导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实现裂变式发展。以“淮商服务中心”为依托,搭建金融、法律、科技、人才等十大平台,今年以来共为199家非公有制企业办理资金过桥业务近8亿元,为180多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案件28件,调解成功23件,开庭审理3件,共计涉案金额1.6亿元,帮助企业节省诉讼费、执行费300多万元。开辟出入境、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等多条涉企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对接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签约投资项目20余个,总额近10亿元。
    打造诚信淮商。深入开展全市民营经济诚信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有效整合部门信用数据,实现共享互通,打造覆盖全市1000余家民营企业的“淮商”企业信用数据库。开展“淮商诚信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已有300多户投身创建活动,达标逾百户。按照中央25号文件要求,围绕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业态,加强商会组织建设,今年新成立商会20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商会260多家,会员企业9000多个。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指导各类商会围绕服务会员企业、协调行业管理、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受企业欢迎的活动,形成讲法治、讲规则、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打造智慧淮商。依托“淮商学院”,积极开展教授(专家)进企业、企业家进校园“双进”活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创造的技术支撑体系。举办淮商大讲堂、淮商论坛、专题讲座等20余场次,邀请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民营企业家传经送宝,促进企业家提高知识层次,加快转型升级。在复旦大学举办“全市科技企业家专题研修班”,组建全市科技企业家商会,组织第五期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台湾研习营,增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成立淮台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会,服务台商台企在淮创业,成为“新淮商”的一员。创建“淮商荟”企业家联谊会,推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合作与发展。
    打造光彩淮商。弘扬“兼济天下、以义为先”的淮商精神,围绕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内涵素质和履行社会责任能力,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户”、“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截至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累计帮扶贫困村43个,帮扶贫困户2000余户,捐资捐物价值2000余万元。发动各级30余家商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初步形成了盱眙县仇集乡构树种植等一批示范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成立淮商慈善基金会,以项目化方式凝聚企业家力量,广泛开展淮商助学、助医、助困活动,为800余名农村贫困儿童购买大病和意外伤残保险,实施百名贫困重症患儿救助项目,救助贫困白血病患儿10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