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公司研究曾一度预计,中国出行市场的交易总额将在2020年达到720亿美元,但据最新预测,这一数字在2021年才会缓和增至600亿美元。”全球性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今日在京发布的《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亚洲出行行业坎坷的盈利之路》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和即时配送业务所展现出的巨大热情,曾在中国出行市场掀起一轮为期三年的发展狂潮。然而眼下,受乘客安全问题影响,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更为严格的运营许可条例,出行行业整体急转直下。
该研究指出,2018年中国智能共享出行行业总体增势趋缓。网约车、共享单车和B2C共享汽车三大领域发展严重放缓,仅即时配送企业短期内前景较为乐观,交易总额在2018年实现了40%的增长。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投资规模锐减约90%,导致中国出行行业整体投资缩水48%。此前,行业巨头滴滴的“顺风车”业务发生两起乘客遇害案件令乘客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法规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下,出行行业下行趋势预计仍将延续。
对于想要破解盈利难题的出行企业,贝恩公司针对网约车市场给出以下四大关键盈利手段,即极致的运营、区域聚焦、相邻扩张和持续创新。
贝恩研究发现,Lyft的单均运营亏损高达45%左右。“尽管大幅提高乘客车费和平台抽成可以弥补某些成本的大项开支,但这一方法未必可行。出行企业只有在企业内部不断优化,积极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贝恩公司全球副董事刘湘平表示,网约车公司可能有机会通过投资电动车车队来提升利润,这一举措有望降低约65%的燃油成本。
区域密度对网约车业务的盈利至关重要。贝恩公司建议,网约车公司应该瞄准优势地区,建立密集且稳定的车队规模,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运营成本,“在中国的高线城市,网约车公司的渗透率正在临近饱和点,这就意味着公司应该将业务重点转移至低线城市,去那里争取高增长机会。”
“对大多数网约车龙头企业来说,建立全平台模式尤为重要。在东南亚,Grab为了拓展业务版图,已经开始测试旗下支付服务GrabPay。”贝恩公司预测,网约车公司将通过平台实现人车互联,在未来增值服务和数据领域,扮演重要的“守门人”角色。随着自动驾驶汽车这一重大技术的突破和普及,企业若能精准地制定战略布局,例如拓展云服务领域机会,基于个人资料和位置信息进行精准营销从而实现乘客数据变现等,将有望走上规模化盈利之路。
“尽管挑战重重,我们认为出行行业依然有很好的盈利前景。”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先进制造业务和汽车业务主席及本次报告的联合作者曾伟民说,“只有敢于做出艰难决定,脚踏实地、耐心布局的领导人,才有可能带领企业破解盈利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