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工商联:
汇聚民企力量 助力精准扶贫
作者:
■本报记者江丛干通讯员汤如杰
2016年4月,江西省南昌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正式启动,就此拉开了全市工商联系统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的帷幕。3年时间,工商联积极引导,上下联动,动员组织69家商会(企业)参与帮扶6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投入帮扶资金500余万元,落地项目20多个,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南昌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熊冬燕告诉记者,为确保脱贫攻坚稳步向深度发展,市工商联积极运行工商联领导、处室、乡镇、企业与贫困村“四个捆绑”的责任机制,坚决落实“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实地陪同督导。由工商联领导带领分管处室,陪同帮扶企业深入帮扶村,面对面对接,面对面商讨具体帮扶规划措施。二是坚持每周情况汇报。在每周一的行政工作例会上,工商联领导及责任处室对挂点村帮扶商会(企业)推进情况进行周汇报,并就下一步计划及后续推进跟进督导落实。三是坚持经常电话督导。做到每半个月分别对贫困村和帮扶商会(企业)进行电话联系,了解掌握推进情况及帮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跟进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四是坚持适时更新台账。对帮扶工作推进情况做到每月一次小汇总、每季度一次大汇总,及时掌握帮扶动态,及时更新台账信息、完善相关统计,及时向市扶贫办汇报相关情况。
精准扶贫重在“造血”,产业扶贫成为了工商联扶贫的主线。为推动产业扶贫有效实施,南昌市工商联积极组建专家顾问团,召开献计献策会,分组到各个贫困村进行实地“会诊”,并多次到外地考察取经。2016年组织赴湖北潜江、江西吉安等地考察,2017年先后组织了赴井冈山市精准扶贫示范点、上饶市广丰区马家柚种植基地、上饶市万年县双德世界村农业园等地进行考察观摩,2018年,在南昌县塘南镇西河村召开精准扶贫农产品团购及振兴乡村经济座谈会。这些措施,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通过系列考察和专家顾问团反复论证,南昌市工商联构建了“菜单自选式”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两个龙虾养殖基地分别在进贤县和湾里区初步建成,马家柚项目落地安义县把口村,还有瓜果基地、光伏基地等。在南昌县西河村,由商会投资与“能人”合作,采取“能人饲养+商会组织投资”的模式,成立商联合作社,投资20万元,先后养殖生猪40头、瓦灰鸡400余只,为贫困户人均增收近2000元。
就业帮扶和捐赠扶贫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据统计,就业帮扶已解决237人就业问题。在西河村,南昌市工商联动员南昌泉州商会出资2万元维修了西河村仓库近1000平方米,并于2018年12月成功引进泉州商会会员企业,签订扶贫车间协议,项目将投资100万元打造布匹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将解决贫困户和当地群众就业2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万元左右,并填补西河村工业产业的空白。同时,在南昌市工商联的统筹下,设立了西河村扶贫车间产业基金,争取商会(企业)支持,目前已募集资金5万元,为贫困户增收。而南昌市工商联引导、组织的各类公益捐赠3年多来已超过300万元,其中投入对接帮扶村修桥修路等改造基础设施114万余元,助学捐赠60余万元。
熊冬燕说,民企扶贫使命光荣,同时也前景广阔。南昌市工商联正在不断整合资源,致力于形成民企参与南昌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