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成提升外贸竞争力重要抓手

作者: ■时舟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4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4.2%。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达11.8%,增速居各类型企业之首,表现抢眼,成为我国外贸重要拉动力。
    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这一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充分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底气和韧性。而其中两个数据特别值得关注。
    首先是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5.03万亿元,增长10.2%。“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自提出以来,至今不过几年时间,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即呈现迅猛的增长之势,业已形成比较稳定的贸易格局。特别是东南亚11国,占据“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份额,已经成为中国“一带一路”之下的“深耕区”。
    应对外部挑战,鸡蛋就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贸易的多元化非常重要。中国的贸易多元化布局多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的迅猛增长表明,相关措施正在取得积极成效。
    其次是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对外贸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意味着民营企业俨然是拉动我国外贸的主力军。
    “稳外贸”,民营企业一枝独秀,并非自今日始。2016年的外贸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出口已经超过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的比重,2018年,民营企业对中国外贸增长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了50%,贡献率过半,堪称一个历史性节点。
    外贸中民营企业抢眼还不仅仅表现在数值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曾经披露,近年民营企业的外贸质量在明显提高,如汽车出口方面,有些汽车就是民营企业生产的,有些机床、电子产品也是民营企业所生产。既有量增,也有质增,充分显示了民营企业的蓬勃活力。
    对外贸易中,民营企业的表现为何如此出色?无非两个因素。一是其客观环境、氛围在发生深刻变化。近几年来,中央多管齐下,出台了多种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一方面减税降费;另一方面着力消除有碍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明礁”“暗礁”和“玻璃门”,当下可谓民营企业发展的新的春天。
    二是不少民营企业敏锐地把握住了机遇,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加上民营企业固有的机制灵活、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民营企业一跃成为我国外贸主力军便一点儿也不让人意外了。
    当前,在中央提出的“六稳”中,“稳外贸”是重要一环。要让外贸稳住,就必须重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这三大类主体的作用,尤其是重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给企业创造一个有利于推动良性竞争的环境。
    民营企业成为拉动外贸的主力军,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历史节点。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培育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升级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培育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
    由此,如何强化自主创新,发掘民营企业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加快优化贸易结构,是我们国家和民营企业面临的新的课题。
    鉴于民营企业以往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技术弱等发展瓶颈,需要拿出切实有效的针对性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