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领突出 电商遍地开花
培植“造血”功能确保可持续脱贫成果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日前,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采访时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3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培植脱贫“造血”功能,确保精准脱贫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区脱贫攻坚取得了突出的新成果。
2018年,广西全区实现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452个贫困村出列、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7%。在国家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2018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广西连续3年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等次,累计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6.5亿元。
创新机制扶贫产业异军突起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广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之路。目前,全区产业扶贫覆盖了91.3%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一半以上贫困人口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快速、稳定和可持续脱贫。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广西创新提出并实施发展县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有效解决了扶贫产业散、小、弱等问题,2018年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广西将全区有扶贫开发任务县划分为3类,分别制定特色产业规模、集中连片点数量、集中连片点规模3项认定标准的指标,确定全区扶贫特色产业目录。入选特色产业目录的78个特色产业,具有明显区域优势、较广发展空间、较大市场需求和较强带动效应,适合绝大多数贫困户发展。截至今年6月,全区共实施扶贫产业及产业链配套设施等项目10.19万个,投资额近446亿元。
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广西制定出台20多份政策文件,打出了一连串政策“组合拳”,为推进产业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对贫困户发展的特色产业,广西财政扶贫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重点支持发展县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未脱贫户每户每年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奖补资金,脱贫户每户每年不超过5000元。2018年,全区用于以奖代补扶持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达到19.65亿元,奖补惠及贫困户65.68万户。
为促进扶贫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产业扶贫实效,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广西组建由5189名专家组成的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的培训讲师团133个,连年开展产业扶贫“春季大培训”“秋冬季大培训”活动,累计举办各类产业技术培训班1.6万多期,培训贫困群众90多万人次,有力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用技能。
记者在革命老区河池市采访时了解到,为了保障贫困地区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河池市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筹措40亿元资金重点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十三五”时期发展300万亩核桃、200万头香猪、150万头(只)肉牛肉羊、150万亩油茶,分别发展100万亩的“三特”水果、糖料蔗、桑园、板栗、淡水生态养殖、富硒农产品基地。通过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品牌打造,河池“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取得良好成效,打造出了有品牌、有特色、有效益,能为群众提供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大石山区发展的产业扶贫新路。
培植平台电商脱贫风生水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依托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在助力脱贫攻坚中探索出了具有显著成效的广西经验:一是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目前广西有54个县成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建成服务站点4346个,物流配送网点2921个,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累计117.45亿元,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3527个,广西电商农村覆盖率达92.8%;二是推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村邮乐淘“乐村淘”等电商平台在全区103县设点;三是连续四年举办“壮族三月三”电商节,打造广西版的“双十一”,培育出柳州螺蛳米粉、百色芒果、桂林罗汉果、富川脐橙、北流百香果等一批广西特色“网红”畅销产品。
广西电子商务协会执行会长张学青对记者介绍,近几年来,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引下,广西提出了“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发展战略,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建设,促使广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为振兴广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促进广西经济繁荣,助力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广西依托地缘优势,建立了凭祥保税区、钦州保税区、中马产业园、南宁综保区等跨境电子商务基地,持续推动“南宁渠道”升级,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两个平台,探索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新模式。2018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达570亿,同比增长34.1%。占广西进出口比重13.9%。
“我家原来种了十几亩芒果树,可几年前因为卖不出去,我砍掉了一半果树,这两年电商来收购,价钱上涨了,我今年又新种了一些好品种,过两年就可挂果了。”面对记者,来自革命老区百色市田东县的覃老伯露出了真心的笑容。作为“芒果之乡”的百色盛产芒果,可由于产销信息不对称,产品滞销,四五年前百色曾爆发了果农大规模砍果树情况。之后,当地政府努力塑造品牌形象,通过大力扶持电商发展扩大市场,百色芒果售价由几毛钱一路上升到8块钱,好品种卖到十几块钱,百色芒果完全改变了过去要靠打着海南芒果旗号才能销售出去的窘境。目前,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32.8万亩,今年预计芒果产量达22万吨,产值达13.2亿元,芒果产业健康发展壮大。
据悉,2018年,广西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8002亿,同比增长13.4%。其中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额5105亿元,同比增长4.2%;网络零售交易额984亿,同比增长13.6%;农村网络零售额167亿元,同比增长33%;跨境电商异军突起,2018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4.1%,占广西进出口比重13.9%。全年快递包裹寄出4.8亿件,同比增长51.5%。全区共有48个县获批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累计建成服务站点4125个,物流配送网店2731个,网络零售额81.2亿元。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3527个,广西电商农村覆盖率达92.8%。一批电商亿元产值的民营企业崛起,成为引领广西电商发展的排头兵。如轩妈有限公司全电商销售,小小蛋黄酥托起亿元产值大企业。
记者了解到,广西通过全力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粤桂扶贫协作等工作,多措并举破难题,如今,扶贫攻坚取得了喜人成效。产业覆盖率达80%,累计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9.3万人,473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万元,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广东省落实财政帮扶资金10.91亿元,实施283个项目,帮助10.29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扶贫力量进一步壮大,24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帮扶28个国定贫困县,9000多个单位开展定点帮扶,490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5364个贫困村(含摘帽村),脱贫攻坚捷报频传。
由于工作扎实,2018年广西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现场会、全国“携手奔小康”培训班、全国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座谈会、全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经验现场交流暨2018年度成果会商会先后在广西召开。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上林模式”“三方”见面活动、乡村旅游扶贫、残疾人扶贫等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的肯定。广东广西联合举办的粤桂扶贫协作大型募捐活动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批示肯定。1个组织和5名个人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数量排全国前列,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