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民企“飞天梦”不能单靠一己之力
作者:
■姜珊
近日,中国民营商业航空捷报频传,2019年7月25日13时,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椭圆轨道。
中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实施入轨发射,并实现“一箭双星”“零的突破”,这次发射成功充分证明了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已经拥有了切实可行的在轨交付能力和太空运送能力。随着民营商业火箭企业以及市场的日渐成熟,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相关配套项目或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无独有偶,近期民营企业在中国航空史上也留下了重重一笔:6月29日,随着满载旅客的吉祥航空787梦想客机平稳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航空)开通的上海往返芬兰赫尔辛基直飞新航线圆满完成首航任务。据悉,这一线路是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真正意义上的首条洲际直飞长途航线,也是目前国内民营航空公司开辟的最长国际航线。
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上古传说到公输班制造飞翔“木鹞”、千家万户利用“火箭”飞天的探索尝试,广袤的太空无时不在吸引着人们的好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航空和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从理想变为现实,探索空间不断扩展。
尽管目前民用航空领域从市场份额来看仍以国企为主,国家大型航天工程也主要由“国家队”承担,但民营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尝试从未停止。从民用航空到商业航天,民营企业正以更成熟、更系统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不断开拓市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民营航天实现“一箭双星”、吉祥航空首开民营洲际直飞长途航线正是这一尝试的真实写照。
能在短期内取得这些成就,与民营企业经营体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运营管理高效的特质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民营航空航天领域实现新突破也有其他因素的助力。
一方面,民营企业能进入航空航天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资本市场准入领域愈来愈宽,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逐渐扫清,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以商用火箭行业为例,201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欢迎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中国的卫星商业发射、卫星应用等有关领域,为民间资本的进入大开方便之门。2015年10月29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鼓励支持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同年,国内涌现出一批商业航天民营企业。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写道健全完善航天多元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航天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加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
另一方面,创新民企与国企合作形式至关重要。以民航业为例,近年来,民营航空陆续入股国有三大航空公司,联姻不断。此次,吉祥航空之所以能够成功开通民营洲际直飞长途航线,背后其与东方航空签署了代码共享备忘录不无关系。2018年7月,吉祥航空及其母公司均瑶集团投资入股东方航空,成为东航第三大股东。自此,东航与吉祥航空之间在运营、销售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协作,这一事件也成为了民航混改的“里程碑”。
我国民营航空航天仍处于起步阶段,前路漫漫仍需跨越千山万水,克服艰难险阻。展望未来,在健全相关领域法律制度、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等方面还有赖于政府、国企、民企三方的良性互动。我们相信,三方携手定能引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一次又一次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