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科技创新或成资管行业新机遇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近几年,不少金融机构已经相继进入金融科技时代,尤其在移动支付、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而当下,金融机构也不局限于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实现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融合,实现从“弱金融”到“强金融”的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让科技起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第一届资管科技行业高峰论坛上表示,“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而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金融改革将进入新时代。”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母基金专业委员会主席王忠民表示,信贷、证券化等实际上追求的都是信息不对称当中的收益,掌握信息多少、及时与否很关键,通过机构运作和资管方式获得超额收益。
    随着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红利已逐渐消失,在金融领域中,信息不对称将会进一步演变为算法不对称,科技算法趋于最优才是金融机构实现拥有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认为,金融机构用金融科技的手段让具有强金融属性、强线下特征的业务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创造更大的价值回报,这不仅是价值引领,更是生存需要。而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更强、更专业的金融科技能力。
    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意见》对资管行业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等问题提出新的监管要求,对资管行业发展带来不小影响。
    在陈生强看来,资管新规实施之后,“刚性兑付+资金池”的模式不再符合监管要求和市场发展趋势,投资者从过去的“期限和收益率”偏好转向“风险与收益”偏好。资管机构需要重新定位,全面提升五大能力,即寻找优质资产的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投研能力、风险定价能力和敏捷交易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总和就是资管科技。资管科技的目标就是助力资管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形成连接更加紧密的数字化网络。各方在这个网络中能够创造价值、分享价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大资管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