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不能仅止于敲警钟
作者:
■李富勇
7月19日发生在河南义马气化厂的爆炸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15人重伤。
这样一家企业平时安全管理是什么水平?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今年7月9日发布的豫安委[2019]7号文件中,义马气化厂居然名列河南省“2019年首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省级标杆企业”之列。
既然是“省级标杆企业”,怎么还会出这样惊天事故?难道这次造成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难以预料的未知领域?如果不是,这样的讽刺有些残酷。
从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到去年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故和张家口化工厂爆炸事故,再到现在河南义马气化厂的爆炸事故,一次次的事故,似乎在告诉人们,无论有多少前车之鉴,似乎都难以为“后车”所汲取。既然天津滨海新区和江苏响水化工厂的爆炸事故都没有成为“绝唱”,义马气化厂的爆炸事故,谁敢奢望会是“下不为例”?
义马气化厂的爆炸事故,是否是由难以预料的未知因素所致,这还有待下一步的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的勘验调查。但综合以往多起危险化工爆炸,其原因都不是难以预料,而是不遵循已经成规的制度和常识。当时专家已经指出,只要严格遵章守纪,其实都能避免。
那么,将灾害后果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不加以扩散,能否做到?不妨看看义马气化厂的情况。
据报道,这次发生爆炸的义马气化厂,现场3公里范围内内随处可见房屋玻璃被震碎,有数百名市民因爆炸产生的气浪冲击波而导致玻璃划伤、重物砸伤等轻微伤。中国青年网记者在事故现场采访时发现,事发企业停工,办公区停电,附近已封路,周围部分村民称被告知撤离。厂区外散落的生产设备随处可见,马路上到处是碎片和生产设备的残骸,厂区外几百米远处停放的汽车玻璃几乎全部震碎。
义马气化厂在310国道南侧,路对面北侧的马岭家具城距离事故现场100米左右,在气浪冲击下,家具城门窗全毁,一片狼藉。
看来,义马气化厂的这次爆炸,殃及无辜范围不小。为什么就不能躲开居民区?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早在2016年7月16日至8月16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曾对河南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其反馈的意见中提到:“三门峡市义马产业集聚区义马气化厂等多家煤化工企业紧临建成区,与居民区仅一路之隔,风险隐患突出”。
从“紧临建成区”的说法中可以看出,似乎居民区建成在先,义马气化厂在后。也就是说,从建设伊始就没有回避居民区。但从义马气化厂始建于1997年4月,2006年9月二期全部建成的过程看,祸根已经埋藏多年,在这样的前提下居民区如果扩大规模,也是错误。总之无论是工厂恰当选址或是居民搬迁,都是需要花费不菲代价。地方政府固然有其难处,但不回避居民区,终究造成一处受灾多处遭殃。
义马气化厂大爆炸事故,再次将发展经济和安全生产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始终未解的矛盾摆上桌面。没有任何一个官员会否认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通过一二再、再而三的灾难可以看出,一些地方的主政者还是将安全放在从属于“发展”的地位,以侥幸的心态节省安全成本,这个问题不解决,安全根基就很难打牢。